于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如题所述

于的繁体字是於

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但《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只有大多数网站已规定部分简化,《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扩展资料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𠀤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

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

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

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

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

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

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又钟两口之闲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欒谓之铣,铣闲谓之于。

又《前汉·元后传》衣绛缘诸于。《注》大掖衣也。

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菴闾轩于。

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

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

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国为氏,後因去邑为于。

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𨷖于,皆复姓。

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

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

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

参考资料于(汉字)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8

于字的繁体字写法为:


读音:yú。

基本字义:

1、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姓。

词类:作动词、介词。

词组:于今、于思、于时、于是。

例句: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部首:二部。

总笔画:3画。

笔顺:一 一丨。

第2个回答  2018-03-31

于。拼音:yú 笔划:3 部首 二 结构:单一结构 繁体:於 笔顺:横、横、竖钩

释义:1.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姓。

“于”是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姓氏。常见于文言文中。“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组词:于是、终于、合于、濒于、等于、近于、于情于理

造句:1. 两个同学真诚地交换了意见,消除了隔阂,于是又成了好朋友。

2. 这个倒行逆施的暴君终于被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

3.你这样做等于拿鸡蛋碰石头,太不自量力了。

4.熊猫属于世界上最可能濒于绝种危机的动物。

5.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23
于〔简化字〕→於、于〔正体字〕
「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于」还在姓氏中使用,也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2-21
就是“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