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看中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众口相传的中医理论

到底哪些病适合看中医?看中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众口相传的中医理论是否存在误区?看中医时如何辨别江湖骗子?

一、什么病适合看中医?
1、 免疫系统疾病
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风湿病、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狂躁、忧郁、面瘫、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头晕目眩、疲倦无力、精力不足、心情烦躁、心悸、失眠、无名发热、没有食欲、盗汗、低热等,这些疾病大多患者感觉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3、 消化系统疾病
如肠道激惹综合征、习惯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胀便溏、婴幼儿腹泻、厌食、营养不良等,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中医在治疗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方面也有一定特色。中医认为,痢疾由“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所引起,意思是由于饮食不卫生,吃进了引起痢疾的病原。中成药可选择葛根芩连颗粒、古方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都是治疗痢疾非常有效的方剂。
4、 呼吸系统疾病
如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以及小儿反复发作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5、 老年病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贫血、耳目失聪、以及艾滋病、癌症、戒毒的复吸、低血压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癌症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6、 妇科疾病
如月经不调、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不孕、阴冷、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乳腺小叶增生等。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而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7、 男科疾病
如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通过中医治疗也可以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8、 皮肤科疾病
如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银屑病、白癜风等,一般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只能针对症状如止痒等进行治疗,且有可能会使用激素类药物,而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要好很多。
9、 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流行性感冒、慢性病毒性肝炎、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肺炎等。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医生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
10、 骨病
腰腿痛、关节痛、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骨病用中医针灸辅助重要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户外出现骨折,也可通过中医的手段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伤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见的污物,再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随后可就地取材,将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长宽适宜的夹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医前骨折部位出现进一步损伤。夹板与皮肤之间最好垫些棉花等柔软透气的织物。还可内服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用以止血和减轻疼痛,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交由医生处理。
二、看中医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1、 妆容
就诊前千万不要浓妆艳抹,比如美白霜,腮红,口红、眼影等带颜色有遮挡作用的化妆品最好都不要使用。“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 着装
尽量穿着宽松、柔软且能够遮盖住腰腹背部的衣服。束衣或连身衣会给检查腰腹部疾病带来麻烦,且不利于针灸等治疗方式的实施。而露背装、露脐装、背心之类的服装,容易使身体受冷气之寒,影响疾病的诊断。膝部疾病或皮肤病患者不要穿牛仔裤、裤袜等,以便医生检查。不要喷香水,否则会遮盖住疾病本身所导致的体味。要做推拿整脊治疗的患者,不要戴项链。
3、 饮食
三寸之舌,是窥探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可传达很多信息,所以看诊前勿吃会染舌色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咖啡、蛋黄、有色糖果、牛乳、豆浆、杨梅等等,勿刮去舌苔。不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医生对气味的判断。初次面诊,尽量清晨空腹就诊,此时身体能够最为真实的反应出疾病情况,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如果不能清晨就诊,要切忌不要饭后立即就诊。要作针灸治疗,前一晚勿熬夜,看病前不要空腹,以避免晕针或针灸行气不顺。此外,就诊前饮酒易使气血运行变快,脉搏加快,也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4、 运动
就诊前不要剧烈运动,并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脉诊造成影响。
5、 病情陈述
西医看病,中医看人。中医讲究的是一个整体,比如眼病,五脏六腑、四肢关节以及您以往所患疾病都与眼病有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所以中医在治疗眼睛时,有可能把几十年的其他病一起治好。因此医生在问你全身有什么不舒服或以往患过什么疾病的时候,就要如实相告。比如,患有糖尿病,做过胃切除,有前列腺肥大等等,要全盘托出,不要做任何分别,因为你并不知道哪些对医生有用,哪些没用。因此,你的回答要有技巧,那就是如实。不要自己与疾病无关就不说,这有可能会给医生漏掉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而让自己多走很多冤枉路。
6、 就诊时间
一般清晨,空腹状态下,身体状态趋于稳定,最适合就诊。但这种情况对于需要赶很远的路到大医院排队就诊的患者来说不现实,那就要注意在吃饭、剧烈运动、饮酒后均不宜立即就诊,要待身体状态趋于稳定后再就诊。如果是看不孕,最好不要在月经前就诊,因为没有避孕,存在怀孕可能,无法施治,所以建议在月经干净后就诊。如果是看痛经,最好是在来月经前约一周多左右就诊最为合适,千万不要疼起来再就诊。如果有外阴瘙痒,腹痛腰酸等不适,一定要在症状明显的时候就诊检查,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做妇科检查前三天,不要阴道上药或同房。
三、如何辨别江湖骗子?
1、 不轻信电视网络宣传,有效核验名医骗子
从曾经的“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到假专家刘洪斌等各路身怀各种“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前赴后继,不断涌现,成为中医界的一大景观。据不完全统计,95%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中医养生专家,都是骗子。如何能找到那5%呢?业内一款妙寻app,登录查询医生姓名,有则为正规军,无则可能为骗子。经过证实,这款app即将于2017年7月31日上线。
2、 明医极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就是整体。而现状是很多中医没有治本思想,把治疗重点放在解决患者的症状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咳止咳、见血止血”。以某个药对治某个症状已成为很多中医的思维模式,大很多中医都在追求治标,病缓也治标,治标后也不治本。把治标当成目的,与中医治本精神相去甚远。
3、 上来就开药的医生,不可信
简单问几句“哪不好啊?”,答“失眠”。顶多再针对睡觉问题多问几句,然后就开始“治疗”的医生,肯定不可信。前面也说过,一个疾病的发生,是由全身的阴阳不协调导致的,压根就不关心病人其他情况的医生怎么可能治得好的病,有也是瞎猫碰见死耗子。
4、 上来就把脉和从来不把脉的医生,都不太可能是明医
中医诊断四个依据“望闻问切”,都很重要,漏掉一诊,这显然不对的。但看这四字顺序,“切”放在最后一位。不是说“切”不重要,而是把脉的时候,明医已经知道了梗概,最后把脉是辅助判断。问都没问病人情况,上来就把脉的,果断不是明医。
5、 把脉后仍然不知病人血压高的,肯定是庸医
病人血压高都搭不出来的,需要旁边放着血压计指挥实习生测量的,庸医而已。高血压都摸不出,你不是庸医是什么?脉诊那么差,还好意思是中医?
6、 开药一大筐的,肯定不是明医
五花八门几十种药配成方子,一开开一大堆,病人拎着回家一个药罐估计都装不下,要高压锅煎的,这肯定不是明医。药物多相互牵制,好中医不这样。
7、 各种推脱,让你换科看病的,肯定是庸医
这个中耳炎中医看不了,你要去看耳鼻喉科,这个慢性荨麻疹中医看不了,你要去看皮肤科。这种中医当然是庸医,如果你熟读中医典籍,只要你中医诊断学学的好,这样的疾病绝对是中医的强项,不用踢皮球。
8、 治疗一个月还没有任何效果的,赶紧换医生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对症,早就有效果了。反之一个月还没有效果,那就是不对症了。复诊时,医生治疗仍然不改变思路,那就果断换掉他吧。
参考原文:http://mp.weixin.qq.com/s/Azuwg6EHNZkRGsUNG2ksuQ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9
去正规医院看中医可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