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思考时脑海里的那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这个声音,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将其命名为“内在声音”。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分工。奇妙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区域叫做布罗卡氏区,这个区域,专门负责每个人跟自己的对话。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需要内心独白的时候,布罗卡氏区就会被激活。当布罗卡氏区被激活时,我们就可以在内心和自己“对话”了。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不论人们做出什么动作,大脑都会发出两组信号。一组信号传递到身体末梢,进行实质性的运动;而另一组则作为前者的副本或者备份,传递到小号或者顶叶处。

这个副本的作用,首先就是让你的脑部更好地监督和调整你的运动。当我们的肌肉按照大脑的指令进行运动时,会给这个副本发出反馈,然后对比二者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及时作出调整。


副本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让你专心的办身外之事,不要被身体本身影响。因此,你的心跳声、你眨眼睛或者眼球移动等动作,都被它们过滤掉,不会影响你本身的运动。

之前还有人发布了一系列所谓“细思极恐”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先天失聪者在内心思考问题时,用的是哪种语言。


实际上,那些失聪者在发出内心声音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发出口头语言的声音,而是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手语。也就是说,我们潜意识里会听到声音,而他们的潜意识里是看见手语的场景。尽管如此,二者的原理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失聪人员在出现“内心手语”的时候,大脑的活跃区域和我们发出内心声音时是同样的区域。


这项研究让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语言功能或者其他功能损失,导致无法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不过,既然“原始文件”丢失或者损坏了,我们的大脑还准备了备份,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手段调用这些备份,那么那些失语者或许就可以和其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了。


也许,失语者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将不再是一个难题,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用母语之外的语言思考会相对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下一次再为某件事犹豫的时候,不妨试试让你的“内在声音”说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4
思维时头脑内部默默的声音的产生,追究原因,非常复杂。《知觉生长模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几个知识,才能继续解释。
第一个知识是“表象”。《知觉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表象概念:从每个感觉系统存储的信息网络上分解出来的、独具特征的信息痕迹就是表象。并认为人脑的知识结构就是由大量独具特征的表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络通路组成的庞大的信息网络。
第二个知识是“知觉单元”。知觉单元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感觉系统的表象结合,就可以形成反映外界特定客观事物的知觉单位,这个知觉单位称为知觉单元。例如看见一个苹果,苹果这个物体的“形象的表象”(包括颜色、形状等)、“苹果这个词的表象”、“苹果这个声音的表象”、从触觉得到的,感觉它的“硬度的表象”、“光滑度的表象”、从味道得到的“甜、酸等的表象…。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反映苹果这个物体的知觉单元。于是,无论人看见苹果,还是听见这个词或看见这个词,或者触摸到它,或者嗅到它的气味……由于兴奋能量进入了这个知觉单元,并扩散至整个知觉单元中所有的表象中,反映出所贮存的信息,于是我们就知道它叫苹果,它的味道,各种形状等等知识,即表现出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第三个知识是“信息接入点”,又称信息输入点。信息输入点指的是兴奋的刺激信息进入人体时的具体位置。如某感觉中枢,效应器,表象,知觉单元等的具体位置。信息输入点不同,信息加工过程及反映内容就有很大区别。例如信息从视觉中枢进入,兴奋能量首先从视觉的形象表象向知觉单元扩散,意识最清晰的是客观事物的外表形状;信息从听觉中枢进入,兴奋能量首先从声音表象向知觉单元扩散,意识最清晰的是客观事物的概括的词。
第四个知识是“第二信号系统”。至于第二信号系统,《知觉生长模型》理论将它修改为:从言词到言词的神经通路(即知觉单元之间的最捷径)所构成的神经网络,就是所谓的第二信号系统。
现在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了。思维时,兴奋能量是从“知觉单元”的词(声音的表象)这个信息点进入,并在第二信号系统中运行,也就是说,整个思维过程,兴奋能量都是从声音(词)到声音(词)进行的,于是,我们意识到的、最清晰的表象,就是各个“知觉单元”中的声音表象,这就是所谓的“内部默默的”声音的思维现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