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什么意思

不要示例
将它中心意思说出来就行

意思是: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

马良是三国时蜀国大臣,这是赞誉马良人才出众。

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马良传》。

节选原文: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

“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译文: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他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有谚语说:“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故此人们这样称呼他。刘备兼任荆州牧,便征召马良为州从事。待刘备入蜀,诸葛亮也随后跟从前去,马良留守荆州,写信给诸葛亮说:

“听说雒城已被我们攻下,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您适应时势把握时机,辅佐光大邦国之业,智慧的光芒已经显露。能灵活地运转思维,审察事理明断,实非易事,为此须当适时地选取贤才。如能远瞩高瞻,仁德通达天际,使时人能集中注意力聆听其言,举世服从于其道,以高妙之音乐,纠正郑、卫之淫声,有利于各项事业,不起相互之间的干扰,这才是管弦演奏的绝技,俞伯牙、师旷的调协。我虽然不是钟子期之辈,却也得为之击节叫好!”

刘备征召马良为左将军掾。

扩展资料

《三国志》是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马良为古人名,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取自三国志马良传)
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幼者名谡,字幼常;其最贤者,眉间有白毛,名良,字季常。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取自三国演义)
意思即为:兄弟五人中,最有良才的是马良。
附:
刘备进取西蜀,马良被任为左将军掾,辅助关羽驻守荆州。后出使吴国,为孙权所敬重。刘备东伐时,以侍中身份招纳了武陵五溪少数民族。先主兵败彝陵,“良亦遇害”,估计和张南、傅肜等一样死于战场上,死时三十六岁。
第2个回答  2007-11-06
大哥:马伯常
老二:马仲常
老三:马叔常
老四:也就是马良,马季常
老幺:也就是马谡,马幼常

老马家五个字为“常”的,白眉毛的马良最有才学。
这里的“良”一语双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1-06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后来,比喻最出色,最优秀。
第4个回答  2007-11-06
马家有五个儿子,眉毛是白色那个最贤良。(马良传说眉毛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