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政治斗争失败光绪一蹶难复

身体状况的突然恶化,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春夏之际,光绪帝发动了戊戌变法,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百日维新”,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在朝廷中形成了“帝党”与“后党”的对立。九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并杀害了“戊戌六君子”,重新垂帘听政。政治上的失败使光绪帝进入了一生中最苦闷最痛苦的时期,从幼年就种下的病根也开始发作了。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受到慈禧太后的多方凌辱折磨,一度甚至想将他废掉。光绪帝终日惊恐,又无可奈何,曾哀叹道:“朕并不如汉献帝也!”在这种长期的急怒惊心的处境下,终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未能康复。

光绪死亡档案揭开早逝之谜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精神折磨其实是光绪帝的主要病因,即便如此,我们却不能说慈禧太后是直接谋害光绪帝的凶手,光绪帝也不是被人谋害而暴死的。因为从光绪二十五年前后,光绪帝的疾病突然恶化,日趋沉重,从未好转。到光绪三十四年春季以后,已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不必他人谋害,也是必死无疑。这有光绪帝临死前的“脉案”和他自书的“病原”等大量医案可以作证。

如从御医曹元恒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日所写的医案内可知,光绪帝在临死前半年内,病势已十分严重,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在治疗上已是寒凉药及温燥药均不能用,医生们已束手无策。到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御医陈秉钧更在“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之语,说明御医们对光绪帝的沉疴已无能为力。延及当年九月,光绪帝的病情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光绪帝本人对自己病情日益加重也十分着急,在他亲书的“病原”中,一再指责御医们无能。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因自己的病虽“屡易方药仍属加重”而斥责御医们“总系药不对症”和“草率立方”。七月初八日,他诉说自己:“病势迁延,服何药总皆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八月初七日,他更申斥御医是:“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岂能将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何得如此草率!”等等。这些斥责言词反映出他当时焦躁绝望的心情。

当时的江苏名医杜锺骏,在他所写的《德宗请脉记》一书中,也对光绪帝的病情有详细记载。杜锺骏是在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以后,被征召到京专为光绪帝治病的。他在七月十六日第一次入诊后,立即对吏部尚书陆润庠说:“我辈此来,本来是满以为可以治好皇上的病,来博取微名,今天看来多半是徒劳无益,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可见早在此时,杜锺骏就认为光绪帝的病已救治无望了。

光绪帝临终时的病情,对于他的死因更能说明问题。从“脉案”来看,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前后,光绪帝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十六日这天,他出现了肺部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候,危急万分。第二天有三名御医入诊,其中就有杜锺骏,他们一致认为光绪帝已是上盛下虚,元气大亏,已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杜锺骏事后的描述,当时光绪帝气促口臭,带着哭声问他:“你有何法救我?”杜问:“皇上大便如何?”光绪帝说:“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杜诊断出来,回到军机处开药方,药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语。大臣们说:“你这样写病案,不怕皇上害怕吗?”杜答:“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现在不写,将来一旦变出非常,我难负其责,所以不得不写。”

到十月十九日,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医案:“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此时,御医们一致“甚感棘手”。到二十日,光绪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颤抖。(医案:“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这是现代所谓的中枢神经症状,说明已危在旦夕。当天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医案:“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捯气儿。(医案: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扇,阳散阴涸”。)夜半,光绪帝进入弥留状态,延至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光绪之死一直是个谜团。按《清史稿》记载,光绪是病死的。

光绪的死有很多说法,其中有说是自然死亡,也有说被人害死。这里面有说慈禧害死的,有说袁世凯害死的,也有说李莲英害死的。历史要讲证据,所以这中间自然死亡说和慈禧害死说最有说服力。

光绪从小身体虚弱,光绪三十年以后,光绪就常年有病,清史医案中记载他长期的肾虚,神经官能症,腰酸腿疼,肺也不好,晚期又得了肺炎,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基本上每天御医都要为他诊断,每位御医对皇帝诊断的情况不完全一样,用药也不完全一样,这也是光绪病情逐渐加重的原因之一。总之一些学者认为,光绪是因病正常死亡。

第二种说法就是慈禧害死说。两个人就差一天死,确实很巧合。《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这两种书都记载说光绪被慈禧害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说,听说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他们没有材料,就是根据推论,因为慈禧年老了,这个时候光绪重病的时候,慈禧也病重,慈禧考虑到,如果她先死了,光绪病好了,重新执政,那就是要翻局了,所以慈禧在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这是这些人的看法。 但并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光绪之死一直是历史之谜。
第2个回答  2013-11-23
1908年11月14日。这正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如火如茶开展、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日子。这天晚上,38岁光绪皇帝突然在北京中南海瀛台去世。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与政敌慈禧太后也病死在中南海仪鸾殿。这消息公布后,立即在全国引起种种的怀疑和猜测,因为这对母子自戊戌政变后一直处于对立的微妙状态中,现在两人几乎同进死去,又是光绪死后慈禧才死,于是,社会上对光绪之死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徐珂《清稗类钞》为代表,认为慈禧在病危时,不愿在她死后让光绪再掌朝政,派亲信去窥探光绪动静,得知光绪“竟有喜色”,大怒说“我虽病,当不致先他死,他休痴想!”于是派人将光绪毒毙。中国古代宫廷斗争多有先例。
第二种说法,以德龄《瀛台注血记》为代表,认为是慈禧的太监亲信李莲英平日狗仗人势,常迫害光绪,害怕慈禧死后光绪上台危及自身,故瞒过慈禧,暗中毒死光绪。
第三种说法以康有为的公告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为代表,认为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出卖了光绪,当慈禧病危时,担心光绪重新上台,便以重金买通内监,借向光绪进药之机,暗中下毒,谋杀了光绪。
以上几种说法流传颇广,但是猜测之词。近年历史学家的在故宫博物院中找到大量的清宫医案,其中有光绪历年的病历与药方,据此分析,认为光绪帝死亡纯是因自身疾病加剧所致。光绪帝并非慈禧太后亲生儿子,而是醇亲王奕?之子,过继给主继大统。光绪自幼离开亲生父母,在慈禧的冷漠、威严与胁迫中长大,精神压抑,休弱多病,特别是在戊戌政变中经受慈禧无情打击,被长期幽禁,精神濒临崩溃,身体急剧衰弱,年纪轻轻就患上多种严重疾病,据现代医学分析其病史,他的肺、肝、心等都有病,还有长期遗精史。光绪勉力支撑数年,到1908年已病入膏肓,进入危急阶段。1908年11月10日,即光绪死前4日的医案上写着;“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11月12日御医们已感到束手无策。13日,光绪“目睑微白而珠露”,危在旦夕了。14日进入弥留状态,“脉息如丝欲绝”,到此日夜,光绪终于死亡。据这些资料分析,光绪帝的直接死因,乃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造成,属于正常死亡。
根据清宫医案的分析,光绪正常病死似乎已成定论。但有一历史学家提出:清宫病历医案就全然可靠么?阴险、残忍而又狡诈的专制统治者在激烈的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是什么事都不得出来的,他们难道不能伪造或篡改病历医案么?!于是,人们又开始思索与探讨了。我们从光绪帝之死中认识到: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特有的神秘性与封锁制度,以及层出不穷的阴谋,缺乏起码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因使得中国国史上的政权更替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解的历史之谜,仅以清朝为例,就有顺治、康熙、雍正、慈安太后、同治以及光绪诸帝、后的死因之谜,成为历史疑案,在今天还引起人们的探讨与争论。
第3个回答  2013-11-23
老死的
第4个回答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