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些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资料。

单位要搞一寒五评的活动,我报我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一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案、案例分析、教学反思、课程故事、小主题研究。同仁帮一下,因为时间太紧,而且家里事又多,实在没时间在这里查了。
不要给我什么网站之类的,具体点的。可以是参考资料,我修改也行。最好不要我自己去大量的翻阅。好我追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案及反思1

信息技术教育课教案

执教师
陈建忠
年级
五
执教日期

课题
收发邮件

教

å­¦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子邮件中的含义及E-mail地址的组成。.学会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演示、自问自答法、模仿学习法,初步掌握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选择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学习研究;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正确的利用、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朋友、亲戚在外地不能见面,可我们又很想念他们,有很多话想和他们说,该怎么办?
答:打电话
答:写信
师: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打电话太贵,写信又太慢,怎样才能既快又便宜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既快又便宜的交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想让对方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要对方听到什么就听到什么。同学们一定在想这可能吗?当然可能,这种方法就是电子邮件。
2.新课教学
(一)电子邮件简介
1)什么是电子邮件
首先让学生通过字面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电子邮件?每名学生都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由教师总结出电子邮件的概念。
2)E-mail地址
师:在因特网上用电子邮箱可以收发邮件。每个电子邮箱都有确定的地址,这就是E-mail地址。
那么,我们在三年级时已学习过这一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下列问题的答案:
①电子邮箱的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收件人的帐号(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地址
②获取电子邮箱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交流后教师总结,并演示如何获取电子邮箱。

学生通过观察后,自己动手实践,注册电子邮箱(学生E-mail地址由老师统一提供)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二)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
1)教师演示或请已学会发送接收邮件的学生演示。

2)学生进行发送接收邮件的操作。邮件可以是图片、文字或其他内容,要求同学之间互发。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实践操作。然后互相交流,邮件发送接收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邮件发送接收未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错误的原因。接着要求学生自问自答,可以提出疑问由其他同学回答,帮助解决疑难。最后教师演示、收发电子邮件,学生认真观察,边演示边总结,加强学生理解、记忆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让学生的自学实践,观察及交流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实践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如何接收邮件大家都学会了吗?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
①电子邮件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②给老师发个电子邮件(老师E-mail地址 板书:[email protected]),内容自定,比一比谁的内容好,速度快,谁的内容最有意义,谁的内容最有艺术气息。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但学生能力及掌握知识各有不同,所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间学生间可互相交流、帮助。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给予表扬或鼓励。
4)教学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然后对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看到大家这节课学的这么好,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就谈谈本节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学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出了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给出题目“和同学之间互发电子邮件”。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电子邮件。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电子邮件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电子邮件发送成功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http://61.152.202.92/cmjyoblog/u/1039/15041.html

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和社会热点现象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在信息技术学习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锻炼能力。每节课尽可能把相应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告诉学生,以任务驱动。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课前尽可能作好充分准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把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学的要求去实践、体验、探索,然后探索到合适的时候各抒己见,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三、激发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操作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各种作品。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联系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扎扎实实,讲究质量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力争一课一得。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且要按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任务操作-----结果评价-----任务完成等等步骤有序地执行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来操作或用几种方法来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要确保所有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教师需要进行检查);任务范围不要太广和太复杂并且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作品从技术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07-11-09
我觉得可能是担心农村地区的经济情况,所以把标准定得含糊一点吧,毕竟把电脑的档次定得太具体也没有用,因为电脑这东西贬值太快了,我觉得可能在农村实施日本那种已老师用为主,学生主要靠感染的方法比较好,因为可以不用每个学生都配置电脑,减轻农村学校的负担,可以把钱用在更加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去
进入:http://www.mspil.edu.cn/,这个是教育部与微软联合开办的“推手助学”项目,在全国中小学建立百间计算机教室,论坛里都是信息技术老师,里面有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在线学习。。。。。,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网站。。。。
第3个回答  2007-11-12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手段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技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学科特点
1.发展性特点 2.操作性特点 3.工具性特点 4、差异性特点 5.趣味性特点
三、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
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的“问题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引路法
游戏引路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软件的教学,来激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健康的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
(四)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五)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
(六)操作实践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七)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第4个回答  2007-11-13
一、基本情况
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人员变动,本学期信息中心工作由本人分管,向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负责。本人的上任已是九月中下旬,为了尽快到投入工作,我做了大量的深入调查了解工作,统一人员思想,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为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做了许多实事。
二、工作情况
(1)明确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教学
信息中心的设立,就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也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必然要求。信息中心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配合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为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这就是信息中心的工作宗旨。
(2)加强信息中心工作管理,形成制度化。
信息中心在以原陈运涵副校长为主的领导班子领导下,为我校的电教工作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微机房、电视台、语音室、阶梯教室等各项规章制度上墙,使用要有记录等。但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本学期对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审查调整修改,做到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制度行事。同时,坚持以往的一些好的做法,不断总结,力求精益求精。
(3)教育教学
中心工作人员本学期伊始,就将全校的投影片发放整理,选出有用的,重新做好目录登记管理。及时发放各班电教器材,投影仪、幕布、接线板。配合教导处开展好课堂教学品比工作,加班加点,帮助这些开课教师制作了公开课的课件。帮助调试设备、测试软件,做到有求必应,一喊就到。
中心除了承担正常的微机教学工作,继续利用每周四下午开办了学生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受到网页、动画、电子报刊及电脑绘画的培训,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同学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学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硬件上又做了投入了大量的投入。许强、范晓燃、陈罡、姜大成、张曙景、卞玉昌几位老师牺牲了大量的时间,联系电脑公司,加班加点建成了大机房和一(3)班机房。尤其是许强、范晓燃两位老师大到布线、联机,小到锯板、拧螺丝,他们既是搬运工,又是木工,又是电工,这其间流淌了数不清的汗水。可是,他们顾不得休息,又去忙着为这些机房准备使用记录登记簿。一边建设,一边维护,尤其是三(3)班的机房,他们维护投入的精力最多。
为了帮助贫困学校的建设,本学期,我校向慈云小学捐赠了20台计算机。为了节约经费,许强、范晓燃两位老师就将原来废置的小机房电脑,一台台拆开,取“长”补“短”,移花接木,“制造”了20台兼容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往往为了某个元件的好坏,他们反复调试修理,而这些,是在他们正常教学中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时间做的。俗话说,帮忙帮到底,不能一送了之,他们还帮着维护。只要有问题,就立即去修。
积极为校网络课题组服务,做好咨询、技术支持工作。
网站建设,这又是范晓燃老师本学期的一个繁重工作。从网站的主体框架,到每一栏目的充实,都凝聚着范老师的心血。
(4)宣传接待工作
本学期,有大量的迎接检查接待工作:特色示范小学的评估,市领导对我校工会工作的调研,师德标兵暨“双走入”活动的总结,家长开放周,课堂教学评比等,每一项工作信息中心都即时摄像、照相,做好资料保存。尤其是在迎接特色示范小学的评估时,信息中心在12小时内,就冲洗出了相片,即时交到评委手上,受到了好评,展现出信息中心的高效工作。
(5)常规工作
信息中心存放着许多贵重器材,所以安全非常重要,许强、范晓燃每天都不厌其烦即时做好设防、布防工作,同时还定期调整密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各机房的使用记录即时填写,定期检查、整理,尤其是阶梯教室的预约登记制度,严格执行。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中心的许多工作,许强、范晓燃两位老师基本上都是在不影响自己正常教学下,调课完成的,可见工作量之大,而他们却没有丝毫怨言。
三、不足与展望
本学期信息中心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甚至是卓有成效的,但也要看到一些不足。如校电视台的双向式设备,前楼有许多班级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学期校电视台未能很好地发挥功能,信息中心应在这方面要多动脑,想办法积极解决。另外,在服务意识上还要更上一层楼,让信息中心成为教研科研的先头兵和好助手。

参考资料:good

第5个回答  2007-11-16
信息技术教育课教案

课题
收发邮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子邮件中的含义及E-mail地址的组成。.学会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演示、自问自答法、模仿学习法,初步掌握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选择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学习研究;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正确的利用、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朋友、亲戚在外地不能见面,可我们又很想念他们,有很多话想和他们说,该怎么办?
答:打电话
答:写信
答:.....
师: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打电话太贵,写信又太慢,怎样才能既快又便宜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既快又便宜的交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想让对方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要对方听到什么就听到什么。同学们一定在想这可能吗?当然可能,这种方法就是电子邮件。
2.新课教学
(一)电子邮件简介
1)什么是电子邮件
首先让学生通过字面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电子邮件?每名学生都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由教师总结出电子邮件的概念。
2)E-mail地址
师:在因特网上用电子邮箱可以收发邮件。每个电子邮箱都有确定的地址,这就是E-mail地址。
那么,我们在三年级时已学习过这一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下列问题的答案:
①电子邮箱的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收件人的帐号(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地址
②获取电子邮箱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交流后教师总结,并演示如何获取电子邮箱。

学生通过观察后,自己动手实践,注册电子邮箱(学生E-mail地址由老师统一提供)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二)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
1)教师演示或请已学会发送接收邮件的学生演示。

2)学生进行发送接收邮件的操作。邮件可以是图片、文字或其他内容,要求同学之间互发。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实践操作。然后互相交流,邮件发送接收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邮件发送接收未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错误的原因。接着要求学生自问自答,可以提出疑问由其他同学回答,帮助解决疑难。最后教师演示、收发电子邮件,学生认真观察,边演示边总结,加强学生理解、记忆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让学生的自学实践,观察及交流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实践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如何接收邮件大家都学会了吗?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
①电子邮件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②给老师发个电子邮件(老师E-mail地址 板书:[email protected]),内容自定,比一比谁的内容好,速度快,谁的内容最有意义,谁的内容最有艺术气息。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但学生能力及掌握知识各有不同,所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间学生间可互相交流、帮助。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给予表扬或鼓励。
4)教学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然后对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看到大家这节课学的这么好,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就谈谈本节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学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出了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给出题目“和同学之间互发电子邮件”。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电子邮件。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电子邮件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电子邮件发送成功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和社会热点现象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在信息技术学习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锻炼能力。每节课尽可能把相应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告诉学生,以任务驱动。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课前尽可能作好充分准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把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学的要求去实践、体验、探索,然后探索到合适的时候各抒己见,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三、激发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操作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各种作品。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联系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扎扎实实,讲究质量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力争一课一得。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且要按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任务操作-----结果评价-----任务完成等等步骤有序地执行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来操作或用几种方法来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要确保所有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教师需要进行检查);任务范围不要太广和太复杂并且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作品从技术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评价。

好好看看,会对你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