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蝉》这首古诗的平仄分布情况如何?

如题所述

李商隐《蝉》这首古诗的平仄分布:

本以高难饱(仄仄平平仄),徒劳恨费声(平平仄仄平)。 

五更疏欲断(仄平平仄仄),一树碧无情(仄仄仄平平)。 

薄宦梗犹泛(仄仄平平仄),故园芜已平(仄平平仄平)。 

烦君最相警(平平仄平仄),我亦举家清(仄仄仄平平)。

其中,“一”和“薄”字为古入声字,为仄。其他字可以参照一二两声为平,三四两声为仄来认。第七句是常见的一种拗救。

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2、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3、诗句的译文

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

4、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4

蝉  

唐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更疎欲断,一树碧无情。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三句第一字拗)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句第三字拗,第四句第一字拗,第三字救)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第七句第三字拗,第四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