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如题所述

这是因为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扩展资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情况:

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之间没有和平相处,一切都无从谈起。近代以来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命运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源于在各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一理念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确定性”的方向,注入了行动的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文明之间的分歧与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

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中国领导人从这五方面着手,详细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扩展资料: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7

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

扩展资料: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相关发展方向: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

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扩展资料: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

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

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16

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提出之初即在海外引起积极反响,汇总分析2013年至2015年国际主要媒体及智库言论可以发现,包括美国等西方舆论在内,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该理念具有全新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长远眼光和宏大目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

而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认为:“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态度,‘构建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全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日臻丰富成熟,掀起国际社会讨论热潮,并且进一步成为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这一理念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这一目标揭示“只顾自己发展的思维是不行的,要兼顾他人,兼顾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各参与国建立更深联系,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新组织新机制建设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实践平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