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台湾为什么也有故宫,比较下北京和台湾故宫的区别

如题所述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南京时,曾遇到反对的呼声。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公开表示:一旦时局稳定,仍将南迁的文物运回原地。但 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于1948年底又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
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它们都以清室宫廷收藏为基础,在追溯博物院的历史时,也都将1925年的开院视作各自诞生的标志。有人说北京故宫是“有故宫,没文 物”,台北故宫是“有文物,没故宫”,也有人说迁台的文物仅占原南迁文物的1/4,台北故宫根本不可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平心而论,两 个故宫,各有千秋。要说书画,台北故宫的宋画达943幅。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属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三行497个 字,十分罕见,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90%都在台湾,这也是台北故宫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 台北故宫65万件藏品堪称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但北京故宫超过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可匹敌。北京的故宫珍藏着占全国文物藏品六分之一的传世瑰宝,历代艺术馆、青铜器馆、陶器馆、工艺美术馆、钟表馆、 珍宝馆、铭刻馆、绘画馆中的大批精品令人目不暇接,艺术馆中的历代精品如原始社会的玉琮、秦代的兵马俑、唐代的颜真卿墨迹、宋代的钧瓷、明代的顾绣、清代 的康熙五彩瓷器;工艺美术馆中的各种工艺品,珍宝馆中的如意、龙袍、凤冠、朝珠;铭刻馆中的石刻,绘画馆中的展子虔《游春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均是宝中之宝。新中国成立后,新入藏文物达240880件。溥仪出宫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基本都收回故宫。几年前更以千万元巨资 收购了流落民间的怀素狂草《食鱼帖》。被乾隆视为三件稀世珍宝中的两件: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伯远帖》就是新中国入藏故宫的。此外,由于对文物的评 价当时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别是清王朝以后藏传佛教文物等当时都没有被国民党拿走。此外限于当时的运输能力,皇帝宝座太大,家具太大,无 法搬运,使很多珍贵的明清家具至今还留在北京故宫。而最不能忽视的是,北京故宫的美轮美奂,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和伟大文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海峡两岸至今还处于分离状态,而作为中华瑰宝的文物有些也分离在两岸故宫博物院中。比如“三希”中的二希藏于北京故宫,另一希即王羲 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其它如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实只是它的前半卷,后半卷至今藏在台北故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1
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当时由于日本抢夺中国文物 蒋介石下令将所有故宫文物转移 所以在逃往台湾时带上了这些文物 导致两岸故宫 但同出一脉
但是毕竟北京故宫是真正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