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昌城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有两个历史意义的武昌:
1、孙吴的国都之一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吴王孙权为图霸业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在此称帝建都。故址在今今鄂州市老城区以东一带。俗称吴王城。城略作方形,边长0.75公里,南壁和东壁的南段保存较好,城基宽十余米,残存最高处达4米。城内北部原似建有子城,为孙吴武昌宫所在。城西有郭城遗迹。再西为武昌的港口樊口。城南发现有古代冶铁遗址。武昌城北枕大江,西屏西山,南阻樊山和洋澜湖,东南隅有凤凰台高地,形势险要,又有良港、铁冶,是控制长江中游的一个军事重镇。东吴立国60年间,武昌作为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与现在南京并称“东都”和“西都”。
2、武汉三镇之一
武昌地区包括今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一部分。“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位于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当地人的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三个行政区划,所以现今的武昌区是习惯上武昌地区的一部分。
武昌有城,是从223年(东吴黄武2年)开始的。那一年吴主孙权在他的国都武昌(今之鄂城)临近的黄鹄山北侧(今之蛇山北侧)筑城,因为此城面对长江,并与夏水(今之汉水)口遥遥相对。故取名为夏口。名扬天下的黄鹤楼是夏口城内一处登高凭眺的军事瞭望台。现今武昌的兴起,大约由此起始。南朝时宋孝武帝于454年(孝建元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故武昌在那时又称郢城。此时的夏口不仅行政地位得到提高,城墙也被扩建和修葺。这就是古郢州城垣,也是今日武昌最古老的城垣遗址。现存于黄鹤楼后。[1]
隋文帝于589年(开皇九年)废江夏郡置鄂州,改汝南县(原治在金口)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城内,故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
此前,鄂州城池为夯土结构。江风一起,满城灰土,不利民居。唐宝历年,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对鄂州城进行整修。[1]不仅城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以陶甓为城,武昌有砖城自此始。
此时,黄鹄山已逐渐演变为游乐之地。三国时矗立在那里的军事哨所则已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黄鹤楼。引无数迁客骚人前去宴游赏玩,把酒吟诗。[1]
宋时商船云集,鄂州为长江水运中心之一。[1]宋仁宗皇祐初年,鄂州知州李尧俞重修城池。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湖北的行政中心则由荆州转到鄂州(即今之武昌)。元大德年间,将原先的鄂州路先改为武昌路,后又改为武昌府。带有“武昌”二字的地名,到此时方正式在现在的武昌落地。[1]
明建立后,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是为楚王。此后,楚王世代盘踞武昌达262年之久,与明始终。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 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鸽山(今蛇山)南,该山始包人城内,旧武昌城是现在南到民主路和小东门、北到临江大道平湖门和汉阳门、西至紫阳湖和保安街、东抵中山路积玉桥的范围正好处于蛇山的周边和洪山北边和凤凰山以西的地方。城周约20里,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簰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 改为起义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
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设车站于门外,以通湖南,故址在今紫阳路东端,靠近武昌火车站。
由此,武昌城共有十门。城高二丈八尺,墙厚六丈八尺,顶宽五丈四尺,周长三千四百三十丈。各城门间距为:宾阳门至忠孝门一里一百八十步;忠孝门至武胜门三里;武胜门至汉阳门二里一百八十步;汉阳门至平湖门一里;平湖门至文昌门一里一百八十步;文昌门至望山门一里一百八十步;望山门至保安门一里;保安门至中和门一里二十步;中和门至通湘门一里半;通湘门至宾阳门一里半。城的直径为:南北长六里,东西宽五里。[1]
武昌城西临长江,设水门二座,有闸,有汉阳、平湖、文昌三门。北有武胜门。东为通湘、宾阳、忠孝三门。南有望山、保安、中和三门。北、南、东三面城外皆有护城河,河深二丈,宽二丈八尺,全长三千三百四十三丈。[1]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武昌首义”就发生在这个城池之内。
1926年,北伐军一路高歌北上,北洋军阀吴佩孚部退逃入武昌城,奉命固守。九月一日,武昌封城,两军对峙达四十天,双方都死伤无数。 十月十日,北伐军进城。
武昌城垣于1927--1928年拆除,拆城司令为邓演达。是后,武昌无城垣。[1]从1371年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以来,共存在了556年,其间8次修葺,今仅存的起义门,系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而重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07
武昌最早有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齐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1]。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成甓砖结构[1]。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1927年武昌城开始拆除,保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城墙,其余在1929年全部拆完。武昌是首义之地。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从武昌开启。在新文化运动、国内北伐战争和抗战初等时期,武昌曾成为革命中心。
第2个回答  2014-04-07
历史上武昌与鄂州曾经极度交换名称,武汉的武昌城在今天沙湖以南,紫阳公园以北,东湖以西,长江以东。而鄂州的武昌城则在洋澜湖以北,西山以东,菜园头以西,长江以南
第3个回答  2014-04-07
就是今天的武汉武昌啊 ,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