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如题所述

战国时代是毛笔的发展期。战国时期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驭龙图》,画中线条有扁有圆,粗细变化自然,显然为毛笔所画。

从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到了战国时,毛笔在华夏区域已被广泛应用于书写文字和绘画。当时毛笔样式仍较原始,但制作已很精良。

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了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据制笔的老技工观察,认为这支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毫做成的,做法是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然后用丝线缠住,外面涂漆。

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铜削、竹片、小竹筒等器物三件,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写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贮墨一类物质的。

一些先秦经典文献中,也提到了笔。《诗经·静女》中说:“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就是毛笔。《庄子·田子方》中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笔和墨,在外者半。”既有笔,又有墨。

从考古发掘看,早期的毛笔是将兔毛等兽毛缠在竹竿上而成,形制尚较简单粗糙。随着书写的发展,毛笔的制作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