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文科哪个专业在北京分比较低

文科。600分左右,能去这个学校吗 理大的学长来说下啊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
  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北京录取分数线文科610,理科615;

  理大是香港特区学生人数最多的政府资助高校,2010年取录了247名内地学生,以第一志愿申请为统计标准,去年理大最受申请人欢迎的科目包括:会计及金融、会计学、金融服务、电子及资讯工程学及酒店业管理。
  据了解,理大2011年计划招收内地应届高考生230名,名额与去年相若,学校会根据报考本校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其它学术领域的出色表现情况对录取名额作出调整,对于内地的各省市学校不设名额分配,个别专业则设有招生名额上限。
香港理工大学录取分数,每年都会根据内地高考的录取分数而决定。所以现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究竟会升高还是降低?是很难预测的。无论香港理工大学录取分数升高还是降低,大家都不可松懈,仍然要按照录取要求,做好充分准备,为了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只能努力去做到。

另外,转载郎咸平教授一篇关于到香港读大学的文章,希望你能先了解情况,再决定报考学校。

郎咸平说--赴港求学,你了解多少?

旁白:1998年,香港高校首次委托内地大学代招本科生。2007年获准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增至12所,招收范围扩大至25个省市。约十年时间,内地赴港求学的本科生人数逾万,2006年一年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生约900名内地学生。多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舍弃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赴港,一时间赴港求学成为一种潮流。
然而,对于赴港求学,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郎咸平:各位来宾,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观赏本节目。
根据前一段时间的报告,我们内地很多学生情愿放弃北大、清华而去念香港的几所大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想针对这种奇特的现象提出我个人的观点。可能是你们自己,或者你们的子女,当你们在考高考前夕,甚至不是前夕,你考高考的前一年,有没有觉很辛苦。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如果你来了我们学校,就是香港中文大学,不是念中文的学校。为什么取这个奇怪的名字?
因为,香港的第一所大学叫做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授课。由于香港人口越来越多。所以,香港政府成立了第二所大学。为了,有别于第一所大学和强调这所大学可以讲中文。当然他们的中文是广东话,不是国语。所以,取了这个名字“香港中文大学”。以我们自己学校为例,以我们商学院为例,我可以告诉你,你这四年的每一天都比你考高考的每一天痛苦的多。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两点之前睡觉的,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忙得不得了。而且,我们上课,从来不考虑到学生有没有能力把这个做完。我只是告诉他。你们最好不要来学我的课。我的考试是全世界最难的,你一定答不出,我们布置的作业一定也做完。我们做的一些项目报告。你们过去是写完以后交给老师,老师打一个分数,我根本不干这个事,我给你的报告写,交上来以后不满意,我退回去以后再写。我退你个十次你再写。你写不出来,我就永远不给你成绩。你没有时间怎么办。那是你的事,你为什么学这个课呢?
有人说郎教授你是不是很极端啊。我们几乎每个教授都是这个样子的。我可以给你一个实际的数据,我就拿经济系的一个系和北大、清华做比较。我们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全英语教学,我们授课的分量一个学期的分量英文的是北大清华相同学习的三倍的分量。他们的经济系,管理系是中文的,我们的是英文的。英文的分量是他们的三倍。我们考试题目之难是你不可想象的。内地来的学生第一年,我不敢讲全部,第一年说无法适应,根本听不懂。因为,我们上课讲英文,有的老师讲广东话。
最可怕的是考试的时候,这个题目是变化多端的根本答不出来。这是最痛苦的事,你背都没有用。不要说我们是逼学生的。没有这么简单的,我们对于教授,逼的更严。当然我自己已经是年纪大的教授了,我已经是讲座教授了。香港的大学是这么分的,刚拿博士从美国回来,或者欧洲回来的博士一进来的是助理教授,干了几年后,如果不被赶走的话,他就升到副教授,副教授之后就是正教授,就是这么一个系统。
另外,就是讲座教授,就是我现在的等级。讲座教授就是一个名誉性的教授,就是很难的,得有很多国际上的教授推荐才可以,这是学校他的一个审核制度。当然我的名气不大了,我们学校有一个教授的名气非常大,叫做杨振宁。他也是讲座教授,他跟他年轻的夫人,常常在我们的教职员餐厅吃饭;还有丘成桐教授,他们都是我老师辈的人了。他们都是讲座级的教授。
我们最近从英国聘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来我们商学院,他叫做在慕里斯。三、四年前的诺贝尔奖得主,现在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我们对于我们的教授的审核极严格是各位不可想象的,我们对于每一个教授,论文在哪里发表都有没有严格的规定。以我们系为例,以金融跟经济系为例。你只能在美国的发表,而且每一个期刊学术期刊我们都打分数,我们的标准很哈佛大学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一样的,那些期刊是第一名,第二名,我们跟他是一模一样的。你要在几年之内发表之篇论文,规定的非常清楚,达不到这个目标就解聘。
我们学校也刚刚解聘的一位教授,他是相当不错的一位教授,他的曾经在美国最好的期刊里发表过一篇论文。这种水平拿到内地来话叫超水平,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一篇金融或者经济文章是非常难的。我们认为他的数量不够,所以,我们解聘。因此,我们对于教授的要求远远高于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
因为,香港的教育是精益求精的教学。我们从来不希望学生来这里浪费时间。也给你最大的压力,让你把书读好。这是我们做的事。
旁白: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披露。2005年内地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率只有33.7%,而同期香港有7成毕业生成功入市。这可能也是内地大学生不惜花费高价赴港求学的原因。
郎咸平:我们在内地,大学生毕业找不到事。我想问各位,香港毕业这么多大学生,香港我们也有七八个大学,每年毕业这么多的学生,为什么都找得到事?香港这么小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大学生找得到事。而内地这么大的地方,每年毕业生不过100多万,为什么找不到事?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事?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专业不对口,我告诉你胡说八道大学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专业不对口。
我在全世界那么多的大学教过书,我就没有看到过哪一个大学他是专业对口的。因此,什么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通才教育”,而不是“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就念专科。念的本科就是一个“通才教育”。
因此,在美国。美国的大学生他也学习学人文科学,也需要学数学,也需要学历史,他们都要学的,他们什么都要学的。因为,这是一个“通才教育”。香港也是通才教育。为什么你们毕业找不到事。原因只有一个。
真正需要用到大学生的行业是服务业,包括银行,物流,电信等等。这些服务业,非制造行业的行业,非农业,非制造行业。美国服务业的比重是八成。香港更高,这种行业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内地呢?我们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制造业不需要大学生。我们附近很多的工厂,从董事长开始,一直到保安,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为什么?因为制造业的产业机构就是不需要大学生,就这么简单。
那么,中国就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所以,本质上来讲,他就不需要大学生,他就这么简单。这个道理跟你讲,我不是教育经济学专家,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旁白:很多内地的尖子生选择香港上大学,除了就业的机会相对比较多以外。继续深造的机会更多,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郎咸平: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呢?从香港,再转到美国,转到英国去念书,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也就是说你一旦报考了香港的学校,你就已经开始跟香港的就业市场,已经跟全世界的各个大学迅速接轨。而且,我们所有的制制度在四五年以前,我们是英国的制度。最近这几年我们全部改过来,我们香港各个大学,包括教师制度,学生制度,基本上我们采用美国的制度。非常接轨,
所以,这里不管是到香港就业也好,或者是继续升学也好,基本上没有阻碍。而且香港很多公司,对于招收内地的员工,他的兴趣是比较大的。因为,香港本地的学生他普通话怎么讲就是讲不好。讲广东话他嘴唇突出。这是广东话的本质,他发音很多,但基本是高嘴唇来讲。嘴唇一突出,普通话就讲不好。你派这种人到内地来谈生意,就觉得有一层隔阂。如果他招聘的是我们内地的学生,这种隔阂就没有了。
所以,内地来的学生在香港的就业市场,反而有这个所谓的更好的保障;大家喜欢用内地的学生。我们之前也看到,在香港,香港老百姓也好,学生也好,对于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是很大的。现在开始他很用功学习,因为,这是他前程的保障。
现在会讲普通话的人反而成的香饽饽了。我说“你是从那儿来的?”“我从内地来的”,反而很受重视。我这个人看起来很有派头,就像当领导的样子。香港那些理发师一看到我:“领导来了,请坐,请坐!”大摇大摆的座下来,准备理发了。“先生,您是北京来的领导?”“不是的。”“上海?”“不是的,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讲完之后大家都走了。
香港人什么心态?香港的一流人才是不做学问的。香港很难找到书店,因为香港人基本上不念书。所以,他们对于做学问本身他看不太上。香港的真正的一流人才是从商的,香港做官是后面的。以前在香港实习,香港做官的全部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什么科长以上的全部都是英国人。你一点机会都没有。
那时候就很多人去做官,就准备做二十年,三十年退休。现在不同了,做官变成了一条好路。做官这条路都是由香港哪一个大学所包办的?香港大学。那是做官的基础,做官的摇篮。政治、法律、医学,基本上以香港大学为首。香港大学在香港岛。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以基本上以商课为主,所以在香港的企业界真正的来源是香港中文大学。
可是,香港真正有钱人的子女他是不再香港读书的。他们基本上都到英国去读书。我们很多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一般而言家境比较贫穷的人。
旁白:初来乍到的内地学子,无论曾经怎样的优秀,都会面临陌生环境下的严峻考验。一些学生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环境下的压力,而选择了退出。而坚持下来的学生也在这种环境之下接受的挑战,其最终学会生活。
郎咸平:内地学生去了以后,通常是排在中以及中下第一年的时候。通常的平均是在B以下。而且我们给的A非常少,一个班大概五十个学生,我们大概给三个A。给五、六个A-,其他是B什么的。
所以,想拿好成绩很难。内地去的学生大概到了二年级之后才能慢慢的适应。所以,成绩大概是从二年级到三年纪可以从B以下慢慢提升到B以上,到A-。因此,我们内地的教育制度是培养解题高手。包括那种最无聊的奥林匹克竞赛。这种竞赛以我来看都是浪费生命,扼杀创造力的源泉,根本不该去考。但是这个反而成为我们很多学校入学的标准,这些都是破坏创造力。到了香港,对于创造力本身的要求虽然不如美国,但很内地的大学相比,创造力要强得多的多。
我们很多的教授,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家公司,至于如何分析,找那一家公司,找什么资料。基本上我们都不说。都是学生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找,自己定题目,这个很国内的非常不同。
我相信各位有很多的问题。第二节我们来一个互动,不管是你们自己对香港的教育,不管是研究生的教育,本科生的教育,甚至你的子女对这方面的教育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来做一个沟通,各位有什么问题。我很愿意给各位做回答。
观众:郎教授您好! 郎咸平:你好!
观众:我想问一下,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收研究生的一个政策,情况能给介绍一下吗?
郎咸平:目前招收本科生跟招收研究生是两回事。按照目前的新规定是这样的:报告香港大学的学生是第一批录取,等到结束之后。内地大学在重新录取。第一批你报香港的,他收你就去了。他不收你,你还可以报内地的学校,这是对于本科生。
但对研究生的话,就必须要直接向各系申请,而不是透过高考。只是他录取分两阶段录取,第一批是香港学生;第二批是内地大学。如果是报告研究生的话,基本上是向各系申请,各系有要求,比如说考GRE或者GMAT然后统一审核。很多学生给我写信,郎教授我对你很崇拜,讲的半天之后,最后说我可不可以到香港来念研究生?我的回答是不可以的。因为,教授不可以自己收研究生,一定要透过学校的统一申请,然后就教授审核出来一批,然后才可以。
香港的研究生比美国难,因为名额非常少。因为,我们一个系的研究生只有收三四个,包括博士生硕士生非常少的。因为,这是政府全额补助。很难的。除非你念MBA,企业管理,硕士,或者是某些金融硕士,这种特殊的课程。这个容易,如果是念一个正儿八经的我们所谓的研究生学位很难,名额太少。
观众:郎教授你好! 郎咸平:你好!
观众:我想问你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内地的学生和香港的学生比有什么优势?您对研究生的学习有什么建议?
郎咸平:我们内地去的学生,包括我本人在内。要和香港人做真正的朋友那是非常难的。我本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依我们学生而言,我发现最常见到的状况是香港人一堆,内地人一堆。之间来往不多,除非有课业上的需求,比如说共同做一个项目,不得不在一起之外,通常是泾渭分明,不太来往的。
内地学生我觉得有一点是香港学生比不上的,他对于这个前途的积极性非常高。香港学生比较随遇而安,内地学生希望创业,香港学生希望就业,两回事。所以,在相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包括特首曾荫权,别人问他说你的施政方针是什么?要是我们内地学生来讲话可能说我要报效国家,肯定讲这种大话。他不是的,他说“我只希望打好这份工。“内地学生听了不可想象的,你是打好这份工吗?你是领导人。你应该想到替香港老百姓创造一个伟大的前程,搞一个最好的亚洲金融中心,搞一个全世界都比不上的吗?不,他只想打好这份工。
这就是香港人的思维,他只想一步一脚印的把每一步做好。内地学生在这方面他就非常具有侵略性,他找工作态度不一样。我发现我们很多内地学生他到深圳工作,他认为可以满足他的创业的野心,这种心态在香港很难看到。这个心态是不是好,这是另外一个,这个心态所反应的是一个浮躁,可是浮躁的反面又是一种积极。所以,积极跟浮躁是一块铜板的两面,这是内地学生的标志。香港学生就比较务实,是打好这份工。
至于你问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内地的研究生,我有什么建议。我告诉我自己两个儿子,你们不准在任何地方念研究生。你们千万不要走上我这条路。我认为念研究生在很多的内地学生中是逃避,找工作难,这个难,干脆念书算了。你认为念书是什么目的。你念书是以念书为目的的话可以不要念了。我不愿意让我的子女念研究生的原因,是我希望他能够在本科,或者专科或者毕业之后能够先进入社会,了解自己想干什么比较重要。
我认为年轻人最可贵的资产是选择。你没有一个不要兑现的选择,是你这一生最宝贵的资产。所以,对于年轻人而言,你不是要在现在的选择,而是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一个本科生而言,你到社会上作事,你不但不放弃念研究生的选择。同时,你也抓住另外一个就业的选择。你很难说你会不会碰到里喜欢的职业,也很难说你会不会碰到一个愿意提拔你的领导,你都是不知道的。
但是,你的选择打开了。可是当你一旦念了研究生,尤其是到了博士,那是最糟糕的选择。因为你一旦做了这个选择之后,你的路变得非常的窄。所以我建议各位,如果你是本科毕业之后,虽然找事难。可是,人生的磨难很多的。年轻时候多受一点磨难,多看一点别人的脸色,多吃一点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你还年轻,你有失败的本钱,你还有失败再成功的机会。你千万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怕挑战而选择的读书这条路。这是我最反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