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素描

如题所述

  人物头发的表现,有很多同学不太重视,以致于作品中五官画得很好,头发的处理却很幼稚。头发的表现确实有一些难度,它不像面部那样具有明显的结构,也不像五官那样具有“有意思”的细节,它乌黑蓬松地附着在头部,使人辨不出哪是应该刻画的重点。但是头发在头部占的面积很大,并涉及到人像很大一段轮廓。头发又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该重视对头发的表现。

  (1)头发应该体现头部的主要形体特征。不管对象是何种发式,要注意它的球体特征。它与脸部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同样有明暗交界线、反光和亮部。由于人的头发表面光滑,所以会出现高光,这些高光都是由一根根弯曲的头发集合而成。表现时要注意它与一般的高光形式不同,画得不好,会像“白斑”或灰白头。

  (2)要注意头发外轮廓的变化。不同的发式对外轮廓有一定的影响。简单的发式,外轮廓的变化也简单,反之则复杂。由于头发的色调很重要,因此,外轮廓的变化主要利用素描的虚实手段来处理。

  (3)要注意处理头发与脸部的衔接方式。鬓角部分是一种过渡形式,发际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这种厚度会给额头造成投影。

  (4)发式不但可以反映人物的性别,而且也是表现人物件格与爱好的重要方面。发式的变化多种多样,无论何种发式,表现时都要注意头发的组织、穿插和结构的透视缩变。

  头像素描中,头发的表现很重要,希望学习者拿出研究五官的态度来研究它的表现,同时也要注意它在整个头部中的主次关系。

  几何形体写生,素描静物写生中,对于初学绘画者来说如何把握确立空间感?是一个难题。那么怎样理解掌握画面的空间感呢?不管任何物体放置在平(台)面上,其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都在平面上,也就是说物体与台面接触点(面)不会超越立面与平面的交界线。我们在作画初(构图时)先确定上下两个面的交界线,也就确定了一个空间。然后把物体放置在平面上,根据焦点透视原理,确定每一个物体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面),分清前后左右的关系。这样空间感就出来了。然后,再注意用线的虚实、面的转折虚实及“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加强空间感,又物体投影的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对空间感的体现很重要。

  立体感 ——三大面、五大调子

  物体立体感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个难题。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产体感。那么,在作画时,就要去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先确立明暗两在面(块)。再画出投影,物体的立体感就已经很强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调子”都找出来,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塑造完毕。那么,什么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呢?这都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而言的。所谓“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体背光部;“白”指物体受光部;“灰”指物体侧光部。“五大调子”指高光(最亮点)、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说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

  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结构是物体的基本构架,它存在于纷杂的事物之中。所谓结构素描,是强调对物象形体结构规律的分析、理解,通过最大限度的省略繁琐细节和明暗,以变化的线条和表达空间的前后缩减透视关系,从而获得对物体结构及空间的重新构建的素描样式。结构素描可以作为独立语言进行创作或写生,但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为本科、大专及职业教育的绘画专业及设计专业而展开的辅助性研究课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它科学、简明、实用、直接。对于初学者来说,结构素描是极其有益的,如果他还没有理解形体的结构,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那些先入为主的概念,把所见的形态还原到它的本质状态之中。它的归纳、制作过程的体验是极有启发性的。其作用有:

  1.加强对物象结构本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立体观察(视点移动)和理解物体的空间,及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2.培养运用简洁多样而有表现力的线性语言,概括提炼物象形态特征的表现能力。3.将感性认识升为理性认识。强化理性归纳与主观制作性,克服在常规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对物象认识的含混不清的错误,以及被动的描摹表象的僵化状态。从而调动思维主动性的潜能。4.结构素描训练,空间意识和透视是极其重要环节。

  正确运用透视原理是画好结构素描的前提,而结构素描反过来也会更直接清晰地理解透视。通过结构素描训练,应达到以下能力:

  1.通过观察与分析,能够明确地感受所画物体的结构形态特征及与空间的关系。2.能从物象的复杂造型因素中舍弃那些非本质的因素,提炼出足以显示出物体处在空间中基本结构关系的线条,包括那些不可视部分的剖析。3.按照自己对物象总的感受,运用结构线的不同性质的变化,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效果,并有较强的可视性、可读性的展现。4.对所描绘的物象的材质、加工技术、功能使用及生态规律的分析与认识是必需的。

  结构素描的工具,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要求。一般素描训练时所用工具均可使用。要根据训练的内容、难易及时间的长短去选择用具。就用笔来讲,初学者应采用较容易控制又便于修改擦拭的铅笔、炭铅笔等为宜,铅笔适用于偏软性。此外,钢笔、银笔、彩铅及毛笔都可使用。只要能熟悉其性能,控制其效果,即可随意选择。结构素描用纸,有较大的随意性。应注意的,一是要与所用画笔相适应;二是可随目的要求及兴趣选择用纸。如一般素描纸、新闻纸、包装纸及有色纸等均可使用。

  不同的工具材料,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运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结构素描的技术训练,目的在于了解和熟悉多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所形成的画面效果规律;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新的素描造型语言及更深层次的美学价值思考。

  一种技法的运用要根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来定,任何工具材料性能的发挥都应为结构分析这一课题服务。结构素描的表现语言,可以是单线的,如“铁丝描”一样;可以是变化丰富的线性语言;可以是线面结合的;也可以是适当加些调子变化的。总之,一定要以“线性”语言为主。过多的其他因素的进入,会使课题训练变得复杂而又含混。

  结构素描的作画规则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利用线的方向、长短、轻重、粗细、虚实等变化构建出犹如框架编织的空间网络,把物体看穿、看透,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同时都应画出来。通过水平线、垂直线、轴线、斜线、切线及重叠部分和反面部分对结构关系起到控制作用。在开始作画时,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上下、左右、前后,从多角度观察,做到全方位认识物体,然后以明快有力的线条画出。对于进行中所运用的结构线及辅助线均可保留下来,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的标记。这些保留下来的线条会使画面产生一种有意味的效果,尽量避免使用明暗,要通过线的变化及透视关系来获得立体的空间效果。

  结构素描所谓的“深入阶段”,是一个强化分析的过程,含混不清的“玩虚”决不可取,要直视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冷静的逻辑分析与表现。相对来讲,画得越“实”,就理解得越清晰,解决得越彻底。当然,个性感受与表现是必要的,适当的调子的加入也是可行的,最后的画面效果应是一件生动的作品,而不是机械制图。

  结构素描课题进行的程序应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来设置。

  1、几体形体训练。首先进行各种单件几何形体训练,打开局面,进入状态。然后再进行多件不同形态的组合训练。这种组合,可以产生复杂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这时应特别注意物体空间的透视变形。对物体的描绘应是透明的,连被挡住的部分的形状也要描绘出来,要根据结构规律与透视原理分析想象完成。

  2.人造物体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器皿、工具、衣物、工艺品、雕塑、机械零件及废旧物品等。本阶段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从总体上表现形体,复杂的细部应该简化,含混不清的东西或极端的位置都应尽量避免。(2)线条的构成及其表现风格应反映出物体的质感,并对其形态功能、制作工艺有所认识。(3)为强调画面效果及立体感,适当的调子刻画是允许的。

  3.自然物象训练。完成了几何形体与人造物体的训练之后,就要进入对自然物体的训练。自然生态的自由形不像几何形或人造形那么规则,因此,就面临在描绘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提炼加工的问题。自然物象有丰富多彩的形体、颜色、肌理和结构,这很适于自如、直觉的表现,强化个性语言。但在表现时难以直接掌握形体,所以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将不同物体组合在一起可以促进比例感和空间感的发展。在大小、高低、宽窄、曲直、轻重、动静、多少等对比中去探索线性语言的形式因素和突出重点的手法,培养敏锐的感受能力及拓宽结构素描的表现语言。

  传统素描强调的是对客观物象的全因素的表现,侧重于主观感情意识方面的内在活动及画面语言的个性化。而结构素描则是通过理性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认识形体与结构、比例与尺度的组合过渡及变化规律,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结构素描注重的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过程的体验,强调的不仅是结果,而是线性语言的建构过程,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想象,确立认识,达到表现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8

给分啊

第2个回答  2012-01-18

椋本夏夜的

第3个回答  2012-01-18
653
23
第4个回答  2012-01-18
奇怪的问题,要什么东西?
第5个回答  2012-0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