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李嗣业在唐朝中兴之战中,是怎样扭转战局的?

如题所述

755年12月,杨贵妃“义子”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出动15万大军攻入中原。唐朝内地承平日久,军备废弛,民不知兵,叛军很快就攻破东都洛阳,杀向关中。此时,唐玄宗李隆基昏招迭出,先是斩杀麾下高仙芝、封常清等超级名将,后则催促哥舒翰出潼关决战,导致全军覆没。

叛军攻势猛烈,唐玄宗没了方寸,直接带杨贵妃跑去成都避难。路途上,部将杀死杨国忠,并威逼玄宗赐死杨贵妃。与此同时,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是为唐肃宗。安禄山呢?早就称帝自为,国号“大燕”。

其实,安禄山叛乱很快就可以平定。可惜,唐朝皇室昏招迭出,导致叛军越做越大,战火越烧越旺,最终结束了大唐盛世时代,并导致藩镇割据。例如,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兵,20万军队败亡,让郭子仪、李光弼之努力化为乌有。否则,哥舒翰守住潼关,郭、李攻打中原燕军(叛军,下同),安禄山除退守范阳,别无他法。

当然,出昏招的不只是唐玄宗,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广平王李豫)也一样。幸运的是,唐朝不缺乏忠义之士,更不缺乏名将;他们奋勇拼杀,不畏强敌,为唐朝中兴大业立下赫赫战功。

757年9月,郭子仪、李嗣业等聚集15万唐军与安庆绪、史思明等10万燕军在长安郊外决战。此战,李嗣业脱衣上阵,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燕军被斩杀6万余人,收复长安。

757年1月,安庆绪杀死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继续与唐军交战。此时,谋士李泌建议唐肃宗出兵范阳,抄袭燕军巢穴,可以一战定乾坤。李泌认为,安庆绪本就不得人心,在中原根基不稳,但麾下兵马却很多,不能轻易取胜。

攻打范阳则不一样,燕军一家老小都在哪里,且守备空虚;只要拿下范阳,安庆绪必然返回救援。此时,燕军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唐军以逸待劳,可以全歼对手。可惜,唐肃宗只想快点收复长安,回到皇宫享受美好日子,李泌建议不被采纳。

如此,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豫、副元帅郭子仪等率军15万,从凤翔出发,直接进逼长安,谋求与燕军主力决战。

9月27日,唐军抵达城北香积寺,李嗣业领前军、郭子仪领中军、王思礼领后军,与安庆绪10万精兵对峙。此外,仆固怀恩领4000回纥起兵掩护侧翼,防备燕军偷袭。可知,唐军吸取了清渠之战教训:唐军排出一字长蛇阵,结果遭到燕军夹击、包抄,损失惨重。

清渠之战获胜,安庆绪信心满满,且麾下兵马都是百战精锐;安史之乱爆发前,这些精兵悍将经常吊打突厥、契丹,是唐朝最能打的部队。如此,安庆绪发起进攻,派李归仁率5000骑兵冲锋,冒着唐军箭雨前进。

燕军冲击力强,李归仁很快杀到阵前。唐军弓弩手轮番射击,燕军马匹、士兵死伤过大,李归仁只好撤兵。此时,唐军乘势杀出,追到燕军阵地之前。安庆绪见此情景,让最强大的曳落河军发起反击,冲散唐军队形。

曳落河军彪悍无比,唐军不是对手,稍稍往后撤,脱离接触。谁知,唐军素质不过关,后撤时出现混乱,有溃逃迹象。此时,安庆绪出动主力,全力反击,唐军顿时大乱,纷纷往回跑路,自相踩踏,辎重物资全部放弃。

唐军不给力,燕军直接杀到中军之前,胜败几乎没悬念。此时,李嗣业脱下衣服,手执陌刀,立于阵前,大声呼喊:“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意思是,不敢与燕军决一死战,主力部队就会全军覆没,大唐江山就危险了。

喊完口号,李嗣业杀入敌阵,与对方进行肉搏,连砍几十人。史载:“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连杀数十人”,非常生猛。如此,唐军稳住阵脚,并整理队形反击。

李嗣业带兵厮杀,唐军大受鼓舞,纷纷掉头与燕军激战。大将王难得杀入燕军阵中,左冲右突,试图撕开燕军防线。王难得太过耀眼,燕军骑兵射中其眉骨,血流不止,但他拔出箭镞后依然奋力拼杀。

唐军反击,安军也是死战不退,双方战局达到白热化阶段。此时,安庆绪出动5000精锐预备队绕道唐军侧后,发起突袭,准备夹击郭子仪、李嗣业,将其全部歼灭。可惜,郭子仪在侧翼部署了4000回纥骑兵,安庆绪又苦吃了。

燕军骑兵冲杀而来,回纥骑兵半路设伏,仆固怀恩率先杀入阵中,与之激战。燕军没料到回纥骑兵会突然杀出,顿时慌了神,被斩杀3000余人,只能撤退。接着,仆固怀恩率回纥兵绕到燕军侧后,发起攻击,与唐军前后夹击对手。

有回纥兵助力,唐军士气高昂,燕军则陷入被动。激战到旁晚,6万燕军阵亡,安庆绪只好撤兵回长安。此时,仆固怀恩建议直接追击,全歼燕军。但是,广平王李豫不同意,他借口士兵疲惫,需要休息,于是停止进兵。

唐军没有乘胜追击,燕军夜晚顺利撤出长安,后再次掀起大浪,让唐军在相州遭受惨败。就此而言,李豫坑了自己,也坑了队友。但是,唐军毕竟胜利了,也收复了长安,其意义很大。

道理很简单,若是此战失败,唐朝主力就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唐军战败,燕军就可以调集兵马增援睢阳战场,杀入江淮一带,夺取唐朝最后的财税中心。如此一来,唐朝无法搞定叛军,回纥也会乘机劫掠,天下更加动乱。就此而言,此战乃唐朝中兴之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性战役。

此战,李嗣业表现突出,没有他奋力拼杀,稳住阵脚,唐军将会惨遭失败。可以说,李嗣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唐朝中兴的大功臣。759年,李嗣业箭伤未愈,听说叛军杀来,大喊杀敌,准备操刀出阵。结果,伤口破裂,血流不止,结束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