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明清开始关羽的形象逐渐在人们的心中神话,而曹操却逐渐成为奸诈阴险的小人?

自明清开始,上述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而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曹操也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天地会对关圣的崇拜是绝对的。当然明清以来,崇拜关羽的不仅是游民这个阶层,他几乎成为全民(主要是汉族和后来的满族)崇拜的对象,满清统治者更是热衷提倡,甚至皇宫之中都有“关老爷”的位置,受到最高的礼遇。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对关羽的崇拜始终没有摆脱民间的性质,不能完全进入文人士大夫的话语系统,例如如果科举考试中不小心误用了《三国志演义》的典故,其试卷必然会被打入另类,失去了竞逐的机会。因此,一些人类学家说孔夫子代表了大传统,关羽代表了小传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 “崇拜关羽”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它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宗教本质讲演录》中论述宗教根源时曾指出:人性中的软弱的一面和与生俱来的依赖感是宗教起源之一。英雄崇拜也是如此,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需求和依赖。费尔巴哈还说:“我所必需的东西,就是我所依赖的东西。”英雄崇拜说明了人的软弱的一面、它需要英雄的强悍来支持。关羽的生平及其被后世人们附加上的光环正是人们缺少、并且特别需要的东西,因此他才成为民间英雄崇拜中最为突出的崇拜。 从宗法网络中流离出来的游民在浪迹江湖、求得生存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深感自己的软弱,因为往昔长期生活在封建宗法的共同体中,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是保护与控制共存的,这样必然会造成人格的萎缩和怯懦、缺少个性和进取精神。当他们在宗法制度之下时并未感到这些缺欠,可是当他们一旦脱离宗法网络、成为游民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些性格与意识上的缺欠是多么妨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他们在克服这些缺欠的同时,必然也会寻求意识上补偿、追求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把这些附加在自己所崇拜的英雄身上,形成自己的英雄崇拜,并且以通俗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广泛的影响。 闯江湖的游民需要的英雄是高大勇武、无所畏惧、重朋友、讲义气,而且要与游民有大体相似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最终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发迹变泰”,甚至上升为“神”。这个崇拜之中最为显要的就是《三国志演义》中的关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1
们太崇拜关羽了,把他看作“万能之神”。关羽在明清时代拥“武王”、“武圣人”之尊,世人信奉他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的“全能”法力,对他顶礼膜拜。 关羽信仰始于南北朝(420—479年),安徽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随着关公崇拜的不断加深,关公逐渐成为保护商贾的武财神。直至今日,广东、香港、台湾等地的关公信仰依然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