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中,古都老酱经历数代而不衰,上千年的制酱精华与特色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酱文化,源远流长,古韵悠悠。这是我在细细品味古都老酱一番后,得出的感悟。
元代剧作家武汉臣,在《玉壶春·第一折》中写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口口相传,酱便也成为“居家七件事”之一。我在小时候曾亲眼目睹过母亲自制酱,且至今喜吃酱,尤其是老酱。

酱不像酒,被常人所念念不忘,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古往今来,单是带“酒”的诗句就不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即便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人,也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好不怕巷子深”“酒逢知己千杯少”“借酒浇愁愁更愁”之类的说辞。反观带“酱”的诗句,却寥寥无几。唐代王维的“蔗[zhè]浆菰[gū] 米饭,蒟酱露葵羹”;杜甫的“藉[jiè] 糟[zāo] 分汁滓[zǐ] ,瓮酱落提携[xié] ”;颜真卿的“芜荑[wú yí]酱醋吃煮葵,缝靴蜡线油涂锥[zhuī] ”,大概称得上代表作了。

酱的酿造,始于西汉。早在汉代,就有“酱,以豆合面而为之”的文字。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的《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制作酱的记载。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中,制酱工艺,同样并非一成不变。古都老酱由洛阳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发掘监制,让酱文化传承得以延续,“牡丹新食尚,古都老酱香“,唐末的《四时纂要》一书,就记录了《齐民要术》之后老酱生产工艺的新变化。及至元代,杰出的农学家鲁明善,在《农桑衣食撮要》中,也对制老酱工艺做了详细记录。
“何以解愁,唯有杜康。”据史料记载,杜康是公认的酿酒始祖。

酱与酒不同,虽然历史更悠久,范蠡是酱的始祖却少有人知。
范蠡[fàn 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理财、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称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相传,公元前529年,范蠡17岁入宫为姬晋贴身侍从(姬晋,姬姓,名晋,字子乔,生于洛邑,为周灵王之子),那时因大雨连绵,谷、洛二水泛滥,危及王宫。王宫的厨房剩余的饭菜时间长了,便会发酸或变馊。为倡导勤俭节约,范蠡将这些食物放在储藏室里。天长日久自然发酵,晒干炒熟后,加些许温水,搅拌成糊。一次,姬晋与范蠡嬉玩,将一些“糊”拌进面条。不曾想,面条吃出特有好味道。范蠡吃后,寻根问底,姬晋道出个中原委。受此启发,范蠡用这种酸馊酵藏的食物,创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酱。
酱名字的由来。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韩信这里说的“将将”,指善于使用和统率将领的意思。因“将将”与“酱酱”谐音,自汉代以来便奉刘邦为酱园业的业祖与师神。酱,所以与“将”相提并论,除了谐音,在古代盐、梅、酰、醢[xiān hǎi]等调味品中,酱居于主导地位。古人云:“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论语》也说:“不是其酱不食”。生活实践表明,酱,就像将军平暴除恶那样,可以抑制各种食物之毒。“酱”的大名,因此而生。

在延续的古都老酱文化中,还有一些实物,看似其貌不扬,却是“凝固”的酱文化。比如,补缸工艺。在我国,制陶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华北、华南等地就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陶制品。陶制品,好用不耐用,稍有不慎,就会破裂,或者破碎。民谚曰,“新缸没有旧缸光”。正因此,便衍生出补缸这一行当。在河图洛书发源地爱和三彩小镇收藏了9999口陶缸,令我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在技艺高超的补缸师傅手中,补缸如同补衣衫,想怎么补,就怎么补。不单手法不尽相同,就连“补丁”也可“信手拈来”——用甲缸的碎片,补乙缸的破洞。补出了水平,补出了文化。

怀念家乡味——古都老酱

厚道洛阳人,古都有老酱

天下好食材,融进一坛酱

牡丹新食尚,古都老酱香

大酱风范,自然不同凡响

雒之坊在探索发掘古都老酱工艺中,穿越时空隧道将酱文化作为历史文化事件。诠释酱文化的由来,又领略了酱发展的艰辛,还感悟到酱文化传承的意义。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看似平凡、少被吟诵的酱,却是深厚文化的积淀、先人智慧的结晶。

国人当自信,国货当自强!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已经360多年。以往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9
传统的酱香汁法与现在的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