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村病?发病的机制是什么?哪些年龄段易发病?

如题所述

随着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不断发生,其他的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血管型淋巴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血管充盈,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疾病,也叫做木村病。


1、什么是木村病?哪些年龄段易发病?

木村病,也叫血管淋巴样增生症,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特点是耳部和头皮周围有红色丘疹和结节。这是一种罕见的、不为人所知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亚洲人容易患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

2、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本病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特应性过敏性组织增生反应。褐色、红色丘疹和结节单发或多发于头颈部,特别是耳部和头皮周围。在腋窝、肘窝和腹股沟也可能会出现。现以放疗、药物及手术为主。放射治疗的有效率超过90%。木村病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能并发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等。

此病在日本人、中国人和其他黄色人种中更为常见。多数年轻男性,易发生在头颈部淋巴结,唾液腺,眼眶或泪腺。还没有其他与此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皮损病人中,部分病人有支气管哮喘,血清IgE水平升高。肾小球病患者出现IgE沉淀,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也可为异常反应性疾病。

02木村病的临床特征有哪些?木村病并发症有哪些?病理学特征有些什么?

1、木村病的临床特征有哪些?木村病并发症有哪些?

头颈部皮肤病变呈紫蓝色,边界模糊,皮肤表面有明显结节或肿块。眼睑皮肤和结膜均见单发或多发紫蓝色结节,提示病变血管及炎症浸润较多。该疾病主要累及泪腺,当侵犯泪腺时,泪腺肿胀,上睑接近泪腺处红肿,临床症状类似于泪腺炎症,但大多数病变位于眶部,形成肿块,使眼球突出,且肿块可侵犯提上睑肌,导致上睑下垂,上直肌侵犯限制眼球上旋,有时肿块会粘附眶骨膜。眶部病变一般不伴有全身病变,脉络膜病变可伴有头颈皮肤结节。泪腺和眼外肌增大的CT表现。

2、病理学特征有些什么?

肉眼可见的病变为红褐色,肿块边缘不清,病变周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病灶有大量的小血管增生,主要为毛细血管、小静脉,还有小动脉。内皮囊肿胀,核空泡化,部分核膜褶皱,胞浆嗜酸性形成大空泡;肥厚的内皮细胞可以突出腔内,或者通过损伤和炎症作用到达周围组织。在空隙处还有大量的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损伤处可能有新的或旧的出血。通常没有广泛的纤维化。病灶无坏死或有丝分裂。一系列的切片表明血管起源于未成熟的血管壁。弹性层破裂破坏,粘多糖沉积在管壁上。淋巴滤泡增多,滤泡间血管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泪腺浸润的病例中,淋巴滤泡大小不一,滤泡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皮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丝,类似于肌动蛋白,线粒体较多,维帕拉德小体较少,质膜内陷呈吞泡状,微绒毛向细胞表面突出。内、周细胞被多层基膜所包围。

03如何进行鉴别木村病?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治疗?

1、如何进行鉴别木村病?

木村氏病主要分化为血管肉瘤(血管内皮瘤)。血管性肉瘤以年龄相关的不典型多层细胞聚集为特征,有时可形成假腺腔、坏死、核大、染色深、核分裂明显,但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增生性滤泡。炎症性假瘤在临床上难以鉴别。诊断只能依靠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2、检查方法

(1)免疫试验检测免疫指标,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其他辅助检验泪腺和眼外肌均有明显增大。

(3)浆细胞检验浆液细胞学和嗜酸细胞学计数。

3、诊断方法

若睑皮和结膜有蓝紫色结节或眼球突出,应考虑是否患此病。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泪腺、眼外肌肿胀,可见眶壁边界不均匀,密度不均,但不易与其它眶壁肿块区别。病理学可以确诊。全身疾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

4、如何治疗木村病?

对病灶组织进行局部放疗和全身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佳。所以完全切除附件和眶部局部肿物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损伤部位难以完全切除,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局部放射治疗。

(1)手术或者是激光治疗

治疗木村病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手术或激光,对单发病患者,可先手术治疗,再用糖皮质激素,但较易复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较严重,一般副作用会在停药后消失。

(2)采用免疫疗法

如环玲酰胺和放射性疗法等。对发病多的患者可采用切大放小,先放后切的方法,以减少复发。

(3)药物治疗

抗原对IFN和IL-γ水平无明显影响。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为主,对木村病有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IgM肾病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病变较差,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无明显差异。停用或减量治疗后,肿块易复发,肾功能常受损害,但大多数患者经再加用本品治疗后症状仍可控制。

目前已有细胞毒药物(如 CHOP化疗或环磷酰胺)或细胞毒药物与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报道,其疗效较好。但是,部分木村病患者确诊后,由于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出现了恶性肿瘤。所以,合理使用该药仍需积累病例。降低复发率和降低肾损伤率是治疗KD的关键。

结语:木村病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相对于世界来说,亚洲地区的人更容易患病。此疾病的治疗方法已经很多,且趋于成熟,若是出现上述的一些疾病特征,建议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免疫试验,以及浆细胞检测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诊断木村病,不要拖延过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0
木村病,指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炎性疾病,木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免疫系统异常的原因而引起的,木村病是头部肿块为主要的表现,平时的时候也是受一些淋巴导致的慢性炎症,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一般都会在中青年男性当中发病比较多。
第2个回答  2021-02-10
木村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疾病,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常因无症状而易被漏诊或误诊。该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介导的炎症有关,头颈部无痛性肿块,伴皮肤瘙痒等,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也可手术治疗。多数可治愈。木村病多见于亚洲中青年男性。
第3个回答  2021-02-05
kimura病,俗称为木村病,指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炎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以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发病时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头颈区域皮下深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周围淋巴结和大唾液腺也常常受累,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损害、皮肤丘疹、干咳或者呼吸困难浮肿
常发于男性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
第4个回答  2021-02-11
木村病是一种血管内部细胞暴增,大量的淋巴细胞产生病变,发病机制不明确,一般是30岁到70岁之间的男人容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