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酸泡过的瓷器?

如题所述

1、在手持式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2、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3、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扩展资料:

古陶瓷鉴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

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科学,通过采用排比类推、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被鉴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款识等方面,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论出被鉴器物的真赝。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快捷、方便,能够对古陶瓷的社会属性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推定出被鉴器物的生产时代、窑口及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作用是不可偏废的,也是任何先进的科学仪器所无法替代的。

传统的陶瓷鉴定方法,多是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纹饰、器型、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判断,而若对古陶瓷的色釉、胎体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烧成温度、烧制氛围进行测试,大都会对古陶瓷器物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瓷器鉴定

凤凰网-古陶瓷“捡漏”正当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4

人为用酸腐蚀的釉面,凹坑大,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

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

扩展资料

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

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人为用酸腐蚀的釉面,凹坑大【不是分子水平上的】而不均匀,大坑没了网线,这样光照射后折射散射的现象没了,而且仿品的釉面有的用刷酸作旧,由于腐蚀不均匀,会造成釉面有的地方刺眼,有的地方木涩,有的用酸浸泡,整个器身全是木涩感,有的还在此基础上上油上蜡,这些光泽都是呆滞的,和老瓷的光泽是有明显区别的。 另外,还有一些亚光釉老瓷器,釉面看上去油油的,似乎看不到这种‘宝光’但如果是你透过油层细细观察,它仍然能反射这种光泽,只是在油光的包围下它的莹光度有所减弱,但光线仍然是‘活’的,釉面质感也是均匀细腻的,这跟酸腐蚀后再涂上油的仿品那种呆滞的光泽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大量老瓷,新瓷和新仿瓷的观察和比较,印证了这种‘宝光‘现象确实为大部分老瓷所独有的现象。
通过观察一些老瓷的釉面可以发现,它们气息沉稳,触感柔滑,在斜角度观察,通常会看到一层反射的薄薄的光,它柔和莹亮有活气,有的釉表面反射的光泽为硬朗晶亮却不刺眼。这种反射光的形成的原理是因为氧气的氧化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氧化的“点”是非常小而密的,整个釉面呈筛网状,因此釉面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光的折射散射也是非常细密的,再加上反光物质的老化和火气消退的影响,所以才有了这种效果的光泽,它们与仿品的那种“刺光”,“蜡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光泽也通常被藏家称为“宝光”,它是釉面在长时间氧化后才能出现的光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第3个回答  2012-01-05
这个就要看手感了,酸泡过的瓷器虽然没有贼光,但是摸起来发涩,显微下看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坑
第4个回答  2012-01-05
酸咬痕 不自然沁 破彩 点片状 摸有皴感 光断续追问

说的像文言文,能说的具体点吗?

追答

酸咬就是像咬了似的麻麻点点浮在釉表面 不自然是指在原有一点包浆处施酸使像玉受沁一样但瓷器包浆一般不这样 破彩是指在原彩处施如不像苏麻离的加深青花这种多注酸 点片状是指大面积施酸给人老旧感 后两种不说你应该明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