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如题所述

区别如下:

1、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2、政治上:虽然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但阶级构成不同,人民的含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3、经济上:虽然都是多种经济充分并存,但经济构成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只是占主导地位,还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

4、建设时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当时毛泽东等人的看法是只要十五到二十年,最长是三十年,就要向社会主义过渡。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等人则明确提出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5、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前进的目标有了很大的不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目标是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则是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

两者联系如下:

1、两者在政治上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经济上都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运行机制都应该是市场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

4、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而且在国情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5、要完成的许多任务是相同的。比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努力建设民主制度,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完全相同的。

6、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因而在思路上是一致的。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两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二者的联系如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实行的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政策,对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并没有加以消灭,但是,中国思想界主流思想地位被马克思主义占据则是无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2)在国体上,二者是相同的,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二者的历史使命是相似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然后迅速改变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状态,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是完成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化,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组织社会化。

4)二者社会经济结构相似。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多种成分不断发展、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 存在着五种经济形态。

2、二者的区别如下 

1)社会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两步走中第一步的胜利成果。尽管这一社会既区别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但是,按其社会性质来说,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的过渡阶段。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不同,它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 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包含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是国外的,即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尽管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有时还可能相当尖锐, 但总的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

3)政权的阶级基础不同。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进人社会主义时期之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人阶级成为彻底摆脱了雇佣剥削的工人,农民由个体劳动者变成了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结成了更加牢固的联盟与此同时,小资产阶级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因丧失了自己的经济基础,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

4)所有制结构的本质区别。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原先就存在而且占有相当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既有于国计民生有利的一面,也有于国计民生不利的一面,而且怀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同社会主义进行谁胜谁负的斗争,因而党和国家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前提条件下,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1)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2)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3)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4)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5)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6)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7)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8)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

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4)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区别:

1、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2、阶级构成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剥削阶级——资产阶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不存在剥削阶级(资产阶级)。

3、政治构成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阵营联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构成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的结构。

4、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比较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更高。

5、人民民主专政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专政对象是反革命阶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专政对象主要是敌对分子、社会破坏分子(是个体)。

联系:

1、都是由同一个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社会发展。

2、革命的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做革命指导。

3、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4、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扩展资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两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些相同或相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 尽管按临时大宪《共同纲领》的规定, 实行的是“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政策, 对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并没有加以消灭, 但是, 中国思想界主流思想地位被马克思主义占据则是无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而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新 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第二, 在国体上, 二者是相同的, 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 二者的历史使命是相似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 然后迅速改变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状态, 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毛泽东曾经指出, 新民主主义国家“ 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 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 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 “ 为着中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斗争。” 从上述中, 我们可以知道, 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使命如果去掉“ 推翻三座大山, 夺取政权” 的政治任务外, 仅就其经济建设使命而言, 主要是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使命相比较是十分相似的。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要性时说“ 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具体地说“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逐步摆脱贫困、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 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 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这就是说, 无论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都是以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状为出发点的。因此, 党的十三大阐明和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述历史任务, 同毛泽东多次阐明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使命, 在基本点上是共同的, 就是要完成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化, 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组织社会化。 第四, 二者社会经济结构相似。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多种成分不断发展、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 存在着五种经济形态。毛泽东曾指出“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加上私人资本主义, 加上个体经济, 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 这五种主要经济成份, 在国家政策的规范和调节下, 分工合作,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必要的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从所有制上看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今天, 我们不仅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二资企业” 和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形态, 各种经济形态共同为繁荣现代化中国而努力。
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点、共同点, 但是, 我们不能由此将二者等同起来, 因为, 它们之间还有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的带有本质性的不同之处。
第一, 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两步走中第一步的胜利成果。尽管这一社会既区别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也不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而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 但是, 按其社会性质来说, 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是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的过渡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不同,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 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因此,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 在历史使命上有若干相似之处, 但从性质上说, 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二, 社会主要矛盾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关于这一点,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曾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 中国尚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 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 即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刘少奇在建国以后也曾经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 它是向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官僚资本势力专政的” 生’ 」‘ 「叮’ , 它有外部与内部的矛盾。所谓外部矛盾, 就是与气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这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斗争。而人民民主专政内部 各阶级间各党派间, 主要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在今后将会逐渐地加强, 但与外部矛盾相比较, 将仍然处于次要与服从的地位。这样, 刘少奇就指明了新民主主义社

会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就是与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就是阶级矛盾。刘少奇的观点代表了当时党的认识。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则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尽管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 有时还可能相当尖锐, 但总的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
第三, 政权的阶级基础不同。在政权方面, 毛泽东在建国之前就将新中国定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从那时起,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说法, 一直沿用至今。这可能是造成一些人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单等同起来的原因。实际上, 虽然这种表述多年来一以贯之, 虽然党的领导一以贯之, 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却有重大的变化。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也就是说,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对此, 毛泽东在年月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加以了明确。文章指出“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 在现阶段,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作为新中国临时大宪的《共同纲领》就以国家意志规定“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这种联合性可以由新中国首届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构成上体现出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名副主席、名政务委员、名副总理和巧名政务委员中, 非中共人士分别为名、名、名和名, 各占、、和, 在政务院所辖个部、委、院、署中,个正职由非中共人士担任 ,然而, 进人社会主义时期之后,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人阶级成为彻底摆脱了雇佣剥削的工人, 农民由个体劳动者变成了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结成了更加牢固的联盟与此同时, 小资产阶级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因丧失了自己的经济基础, 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动, 说明“ 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 ‘ ’川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新的阶级基础。这说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权的阶级基础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已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了。
第四, 所有制结构的本质区别。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 论调的人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说,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前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发展模式的复归。诚然, 正如前述, 以公有制为主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和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发展模式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外观的类似性, 然而, 这种类似性终究只限于外观上的类似而已, 在这种外观的类似后面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 首先表现在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是否占有主体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的1949年, 国营工业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26.2%, 合作社经营的工业占0.5%, 公私合营的工业占1.6%, 公有加上合营才占28.3%, 而私营工业则占48.7%, 个体工业占 23%, 两者相加占71.7%。十分明显, 在当时, 公有制在工业经济中并不占有比重大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主体地位。到1956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前, 国营工业的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增至52.8%此时, 国营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不仅起到领导作用, 而且已经居于主体地位。但是, 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1952年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 工业总产值包括手工业只占43.1%, 其中现代工业总产值仅占26.7, 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在国民经济中,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反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仅在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1957年, 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53.8%,国营经济占19%, 集体所有制工业占72.8%, 两者相加,公有制经济占26.3%, 公私合营工业占0.1%, 私营工业占0.8%,

个体工业占, 广大农村则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天下就是在经过20年来改革开放对所有制进行调整后的1996年, 在国内工业生产总值中, 国有经济还占40.8%, 集体经济占35.2%, 两者相加, 公有制经济占76%, 而包括个体、私营、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 则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明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同, 公有制始终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其次, 这种差别还表现在上述两种不同的所有制结构所反映出的两者不同的历史方位上。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所有制结构所反映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以后,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情况。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反映的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 总结了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使之适应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从而更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前 者处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后者则处于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分明显, 这两种历史方位是完全不同的。再者, 这种差别还表现在两种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 特别是私营经济的作用和国家对它所采取的政策也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原先就存在而且占有相当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既有于国计民生有利的一面, 也有于国计民生不利的一面, 而且怀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同社会主义进行谁胜谁负的斗争, 因而党和国家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 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前提条件下, 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在许多方面与新民 主主义相似, 但二者在本质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前进的, 而是波浪式发展的螺旋式前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某些方面与新民主主义的相似, 的确使人感到象是在重复新民主主义社会, 但实质上它决不是简单地重复,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因此, 我们绝对不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混为一谈, 必须坚定地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一般要经过初建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它充分发挥作用后, 又将为更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所取代。那种认为某种生产关系将永恒不变或者可以人为地随意改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人类发展史上, 只有无产阶级能够逐步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实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正确战略和路线。然而, 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逐步做到。党和毛泽东在探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时便是如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12
  新民主主义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就是两者的联系。《新民主主义论》就讲明了这个前途。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所能到达的还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判断,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认识到的。以前对于我们经过过渡进入的社会主义还要不要分阶段,分哪些阶段,我们进入的是一个什么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从这个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一般的社会主义原则出发来规划我们的发展,还没像现在这样明确地提出和思考过。

新民主主义社会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本质相同的一面。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有了全新的性质,所以,由这个革命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上看也就有了全新的性质。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部分,新中国从成立开始,就摆脱了那个旧世界,而成为社会主义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大层次、大划分上看,新民主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有本质的不同,而同社会主义社会有本质的相同。

同时,两者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这是另一个层次的本质。正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不能混为一谈、并作一步一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不只是有量的发展,而且由量的发展引起了质的变化,这质的变化的标志,就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城市到乡村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如党的八大所说,在我国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