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邓尼茨名言

如题所述

  履行你的职责,处事循规守礼,那末,不论在何种外界环境下,你都会是一个自由的人。相反,如果你违背履行职责的“绝对命令”而按照你的良心谨慎行事,那末,无论你在当时外界环境下看来是多么地受人尊敬,你却会感到受束缚而且内心也是不自由的。

  仅仅把物质享受看作自己生活目的的 人,就不会象按照崇高的道德准则生活的人那样具有真实的 内心世界和真正的自由。诚然,物质幸福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往往是迫切需要的,但它不能作为唯一的生活目的,也不能作为衡量人并把人分成等级的尺度。

  没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彻底了解,没有掌握对他们进行评判所必需的种种前提,就不应对涉及这个国家人民的事妄加评论或作出判断

  在同这个社会阶层(皇室贵族)交往中,我的原则是:我行我素,保持分寸,处事谨慎,克尽本分。这样,你的人格就会受到这些人的尊重。

  我的经验教训是:如果你在敌人的海域里仅仅是巡航,那就着重注意你的安全,要提高警惕,要提防敌人种种可能的袭击,尽管在你看来这种袭击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你是在作战,那末你的主导思想就是消灭敌人,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全力以赴,充分使用你的战斗武器狠狠地打。在你面前的敌人不管是劣势的、均势的甚至是优势的,你都要战斗、再战斗,切勿由于某些往往表面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想法而过早地中断战斗,因为这些想法无非是出于你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你是一个军人,就必须为你的人民服役。至于你的同胞们选择什么样的政体,应由他们自己去决定。你的任务在于保护你的人民免遭其他国家的威胁。这就是你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至于你的人民所希望和选择的国内政体是否合你的意,你就无须去争辩。

  一支部队即一个军人团体的精神上的团结愈紧密,它的战斗力就愈强大。

  相信还有比自己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为拯救他人或保护他人而贡献个人的一切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不论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会怎样变更,这种个人的英勇行为将永远属于人类最高尚的品德。

  人们不能预见未来,人们希望和相信将来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一切事情,都是无法断定的,直至它们一一成为事实为止。

  作为标准的不是语言,而是行动。

  这在世界上是不存在什么到处适用的绝对标准的。

  每个民族也许都有同样的格言:“同舟共济’,但我不相信,在这些民族中,还会有同样的诸如“同屋共济”或“同营共济”的格言来表达相应的陆上生活的。

  你们在战斗中决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也决不要高估敌人的实际力量,不仅以头脑,而且必须以坚定的意志来观察这些事物,如果光靠头脑计算,那是靠不住的。有许多问题不是靠一加一等于二这种加法可以解决的。你们不知道那边的敌人在犯什么错误。绝境是决不会有的,决不会有的,因为你们不知道,幸运、偶然事件、你们的力量、你们的举动以及敌人的错误,会给你们带来什么。从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一番艰苦奋斗而境况毫无改善。

  我喜欢8和9。当然13也很有哲理。但我真的喜欢8。不管这个社会多么势利无耻,不管有再多人只顾自己,这是我从小在董存瑞黄继光的教育下永远不能改变的个人英雄主义全部力量的凝聚。

  有一句话,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意是,对于将士,理应满足他们的就应该尽量及时满足他们。否则等到他们一去不复返时再追加,已为时已晚,太对不起他们了。
  记不清了,原句较长,话语远比我回忆的要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6
邓尼茨
邓尼茨

卡尔•冯·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大德意志帝国总统,总理,作战部部长,武装部队统帅,北部战区与民防司令,海军总司令,潜水艇部队司令,海军元帅,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纳粹主要战犯之一。

生平

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幼年丧母;

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任帝国舰队“汉莎”号巡洋舰见习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劳”巡洋舰海军候补军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军衔服役于德国海军U—39号潜艇;

1917年2月:以U-68号潜艇艇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海战中被英军俘虏,监禁于约克夏战俘集中营;

1917年7月:返回德国,再度加入海军;

1935年:任纳粹德国潜艇第一区舰队司令;

1936年:任海军潜艇部队总司令;

1943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1945年5月1日:接任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尔维克——弗伦斯堡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5月23日:被英国当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满获释,从事自传的编写工作.

1980年12月24日:病逝。

评价

邓尼茨主张击败英国的关键在于切断其海上交通线,以经济战来击败海上强国英国.而最适合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莫过于潜艇.他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在潜艇的使用上,他强调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潜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在作战手段上,他主张采取"狼群战术",即多潜艇集群作战,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德国潜艇运用此种战术击沉大量英国船只,曾给同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后果.
邓尼茨重视海空协同,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空部队--第40轰炸机联队.这只装备有FW-200运输机改装的"神鹰"飞机的空军部队主要负责与潜艇协同作战,报告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与兵力组成.但由于空军元帅戈林对海空协同的轻视,以及FW-200运输机本身技术性的缺陷,海空协同效果并不是很好.
1942年底以后,英国,美国加强了护航制度,改进了反潜兵力兵器和反潜措施,使缺乏足够空军支援的德国潜艇遭受打击,德国的潜艇战最终失败.但应该肯定的是邓尼茨敢于顶住压力,舍弃大型舰艇正面战而采取潜艇战的判断能力.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其自传中以及英国海军军官罗斯基尔在其所著<海上战争>中均对其军事才能以及过人的判断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邱吉尔在回忆录中认为邓尼茨和德国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而罗斯基尔在战后得知纳粹政府醉心于大型舰艇建造的Z计划,并没有全力建造潜艇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对邓尼茨和他的潜艇部队最好的证明.
卡尔·邓尼茨 (Karl Donitz,1891-1980)。

1891年,邓尼茨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l9岁加入德国海军,从此开始了长达35年的海上冒险生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邓尼茨时任轻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的一名尉官。l9l6年,邓尼茨被调往潜艇部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潜艇,但他立即迷上了这种新型海战武器,并由此踏上了他辉煌的海军事业起点。两年后,邓尼茨升任UB68号潜艇的艇长,在地中海战区执行任务。邓尼茨与德军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施泰因鲍尔共同研究了潜艇攻击的新战术,把传统的潜艇攻击的时间由白天改到夜晚,在夜色掩护下溜过敌方驱逐舰警戒线,直接向商船发动攻击。

1918年10月3日,在与英舰的一次战斗中,邓尼茨指挥UB68号潜艇躲过了英军驱逐舰并击沉l艘商船,然后悄然撤出。但邓尼茨指挥UB68在潜航时突然失控,被迫上浮,暴露在英军驱逐舰的正前方。在英舰炮火的密集轰击下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艇。他和艇员们成了俘虏,被送往英国关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潜艇部队不复存在,获释回国的邓尼茨转入水面舰艇服役。

1934年9月,德军重新组建潜应部队。邓尼茨被任命为为海军“首席潜艇官”接着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对邓尼茨极为赏识,把有关艇艇的发展计划、战略战术、训练等所有事宜都交给他全权处理。邓尼茨大权在握,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了。在短短4年间,他使德军潜艇部队发展为一支几乎要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演上力量。在战前的日子里潜艇部队是德国海军中的“宠儿”。邓尼茨亲自选拔和训练潜艇部队官兵,不遗余力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作战思想。他视潜艇兵为自己的孩子,每当潜艇出海归来他都亲自到码头迎接,官兵们称他为“教父”。对他无比忠诚。他且大的愿望是向英国人雪耻复仇。他把这种意志也传输给了潜艇都队的官兵们。从而训练出了一批凶狠狡诈的海上杀手。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在海上则对德实行封锁。然而,英国政府宣战的话音未落,邓尼茨的U-30号潜艇即大开杀戒,把英国客轮"雅典娜"号送入了淹底。德国潜艇随即倾巢出动,向英国舰船全力攻击。尽管邓尼茨的潜艇数虽不多,但仍创造出了耀眼的战绩,其中U-47号潜艇躲过英军层层警戒,潜入英国斯卡帕湾基地,一举击沉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轰动一时,邓尼茨因此晋升为海军上将,就任潜水舰队总司令。

从1940年3月,德国潜艇共击沉舰船200艘。l940年夏季,德军占领法国。这使得德国潜艇进出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80O海里。可以直接进出大西洋腹地,不必为溜过英军封索的海域而浪费时间与燃料。同时,德国的潜艇数量迅速增加。邓尼茨将潜水舰队指挥部迁到法国,以法国沿海港口为潜艇基地,放出一批批“狼群”向英国船队展开全面攻击。“狼群”战术立显奇效。从6月到11月,德国潜艇共击沉舰船272艘,共计1,395,000吨,这是“狼群”狩猎的第一个“黄金时日”。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和何时做出战斗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邓尼茨的"狼群"在大西洋肆意施虐,使盟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为了扼制并挫败"狼群"的攻击,英、美海军开始全力实施反潜作战。随着强大的护航舰队的建立,严密的空中、海上监视网的形成,特别是用于反潜作战的新型雷达和新型深水炸弹投入实战,盟军在大西洋上布下了围捕"狼群"的天罗地网。"狼群"的末日到了。德目潜艇的受损数量不断增多,最终不得不于l943年5月下旬退出大西洋。大西洋之战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邓尼茨使出浑身解数,力图挽回败局。他下令建造使用通气管的XXI型潜艇,但新潜艇的建造受盟军战略轰炸的影响,直到1945年4月才正式服役出航。此刻,邓尼茨已不可能有所作为了。然而邓尼茨的官运却始终吉星高照,由于希特勒的赏识,他于1943年出任海军总司令,又晋升海军元帅。希特勒自杀前,指定他继任国家元首,做了3个星期的首相。
1945年5月8日,邓尼茨签署文件,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他本人于22日被盟军俘虏,判处10年徒刑。1956年,邓尼茨刑满出狱,赋闲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尼茨宜布投降时,由他一手调教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却拒绝放下武器。随着总部下达的一道代号"彩虹"的暗语命令,尚存的20多艘德国潜艇在世界各地全都凿艇自沉。这是"狼群"的最后一次疯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8559.htm

第2个回答  2007-09-25
邓尼茨元帅的名言
“绝对命令”
我们在童年时期就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形成了普鲁士王朝以来在德国培植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它对普鲁士的强盛及其政治上的安全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

履行你的职责,处事循规守礼,那末,不论在何种外界环境下,你都会是一个自由的人。相反,如果你违背履行职责的“绝对命令”而按照你的良心谨慎行事,那末,无论你在当时外界环境下看来是多么地受人尊敬,你却会感到受束缚而且内心也是不自由的。

摘录邓尼茨元帅的名言
仅仅把物质享受看作自己生活目的的 人,就不会象按照崇高的道德准则生活的人那样具有真实的 内心世界和真正的自由。诚然,物质幸福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往往是迫切需要的,但它不能作为唯一的生活目的,也不能作为衡量人并把人分成等级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