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架建筑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其优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木构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但也存在根本性缺陷:木材现在越来越少,易遭火灾;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需求。

扩展资料:

中国早在 5 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木构架支承屋顶的半穴居式建筑,以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穿斗式和梁架式建筑。

西方也从古希腊、罗马原始木支承结构发展到后来的桁架式木屋架建筑和具有西方特色的木框架填充墙建筑。至今这两种木结构体系仍在东西方的民居中被广泛采用着。

另外,尚有以原木叠置作墙的井干式结构房屋被产术地区所采用。木材的主要特性是体积密度小、导热系数小、加工方便,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并对人类有亲切感。缺点是易燃、易腐、易蛀和材质不匀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1
首先,材料取材方便,加工速度快,建造整个故宫只要14年,相比国外建个教堂就要几百年的时间,木结构加工周期要短的多,而且易在平面上形成规模。
其次,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自由的开窗、开门,室内随便加格栅,空间流畅度、自由度比西方砖石结构要大的多。
再次,抗震性好,主要是木结构结点采用铰接的形式,加之木材料的特性,变形度加大,抗震性能完好。例如汶川地震时,后来建的房子全塌了,许多的上几百年的老房子完好。
因此在利用这些特点的重要参考点就是:材料加工方便、框架结构、铰接形式。
第2个回答  2011-12-31
中国木构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具体体现于: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但也存在根本性缺陷:木材现在越来越少,易遭火灾;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需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