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4-04-20
人类存活人类还有多少年?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地球还能存在多久,人类就会生存多久。这些人会认为人类繁衍生息无穷无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完全有能力克服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困难,生存下去。而有些科学家则通过计算地球的运行轨道得出225万年的结论,认为到那时,气候极端恶劣,人类无法生存而消亡。其实这种思路都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把人类从宏观上当作一个有机体来考察,认为人类的消亡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没有认识到人类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有他内在的规律,人类最终消亡是人类的内因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人类的寿命究竟还有多长呢?如果从人类内部因素来找答案又能从何处着手呢?我们个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类社会是如此的漫长,身在其中又怎么能判断他的运行轨迹呢?对此我们应先找到一个正确的研究方法。 记得很多年前读过生物学上的一个理论:生物节律全息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生物的局部包含了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比如一片树叶,它含有一棵树的所有信息。如果一片树叶是圆形的,那他的树冠差不多也是圆形的,如果叶子的柄比较长,那树干也会比较长,树冠离地面就比较高。如果叶子是分叉的,树干也会分叉,如梧桐树。比如人的一只脚,也包含了人体的整体信息,因此人的不同部位的健康情况就能在脚上反映出来,这一点已经的到中医的证明。根据全息理论,脚、手掌、耳朵、甚至一节手指、一节脚指都能反映出身体的整体状况。这就是全息理论,它给了我们由局部认识整体的方法。 人类是由我们个体的人组成的,根据全息理论,我们可以假定我们个体应携带了人类的全部信息,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考察个人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来找到人类的发展变化规律。 我们都知道,个体的人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然后走完一生。在童年时代,我们十分弱小,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得到大人的关照才能生存,那是一个初步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那时他们对生活的环境一无所知,他们学习语言和沟通,他们的一切都要服从大人的安排。当一个人长到8、9岁的时候他们突然“开窍”,他们的心智一下子打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了独立的认识,他们对人生第一次进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他们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人为什么要活在世上?人与人是什么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常,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渐渐被青春的激情所代替,他们喜欢唱歌、跳舞。他们体验人生的苦恼与欢乐,他们用真情去追求异性,他们歌曲动听,舞姿优美。虽然物质上他们远不富有,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生命力旺盛。再往后,他们渐渐成熟,能力越来越强,创造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自信,物质财富也在不断积累,他们体验着自己当家作主的愉悦。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慢慢的学会不再义气用事,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宽容,他并不知道其实他也正在慢慢老去。渐渐地他不再激情四射,对异性的兴趣也开始淡下来,肌体逐渐衰老,生育能力慢慢丧失,体力下降,他们会经常回想起年轻的时光,时不时会谈起生死的问题,对于一个个体我们知道他离坟墓也就不远了。 人类也经历了蛮荒的时代,那时的人类十分弱小,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沟通,他们敬仰神,在他们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只能祈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他们渐渐长大,开始了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并产生出绚丽的思想火花,那是人类在“开窍”时的思考,那是我国产生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古西腊产生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印度产生佛陀(公元前565—公元前486)的时代。他们哲思深刻,他们苦苦追寻人生的奥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为什么有痛苦,快乐从哪里来,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虽然在2500多年前东西方没有任何交流,但却同时不约而同地产生出许许多多的大思想家,这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进入少年期的标志。 日积月累,人类也在慢慢长大,迎来她绚丽多彩,激情四射的岁月。在我国当在唐、宋年间(公元8—13世纪),象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文采四溢的大诗人层出不穷。他们有才华,有激情,他们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他们多情的思想。而西方的青春期特征则更为鲜明,其典型代表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16世纪),那时的欧洲在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方方面面都迸发出了青春的活力。这当是人类的青年时代。这一时期的来临东西方相差了几百年,而几百年的差别,对于人类的长河,就象小学女生里面有的11岁来月经初潮,有的13岁来月经初潮一样,或迟或早。 而当今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了他的壮年时期,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类社会充满了自信,他们整天说的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几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