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味 的翻译?

如题所述

翻译: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

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出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原文: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张大复壮岁曾游历名山大川。初患青光眼,凭微弱的视力坚持写作、教书。原本家底殷实,因请江湖游医铁鞋道人医治眼疾,典卖祖传字画、良田,但越来越重,至40岁失明。

一度还患有偏头痛、伤寒、肺炎等疾。除了短时间在朋友的衙署里担任幕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让人记录整理除了名著《梅花草堂笔谈》。

记下自己设馆、作幕、出游的见闻,包括著名人物的言行、家乡风土人情、灾荒与兵寇、水利沿革以及昆曲的兴起与发展等。

解读:

《梅花草堂笔谈》中,亦有些称颂明室盛世的作品,如第十三卷《泰昌初》篇,展现出了一派和平的景象:“泰昌初发帑罢税,何论边徼关梁?舞汹涌,即穷巷妇女稚子皆有生气。

尔时斗米百三十钱,民间不见疾苦,垂白三老,笑谈朝政,大行诏下,莫不欷觑掩涕,如丧考妣,果有此事”。文中充满了对明王朝热爱留恋之情。

应当指出:《梅花草堂笔谈》在清代流行的版本,已经经过张大复之孙庭贻及钱继章等人校订补编过的,必然流露出流连和怀旧之情。

其孙安淳在序言中明确写道:“诸君子师友渊源之类相慕,皆倾心我先大父高风道韵,每出遗文,共相恭订,辄相与叹慕资嗟。

流连不置,淳窃私心自悲,更自幸也,夫生遭鼎革,国破家亡,回首玉峰,七叶故庐鞠为茂草,迄无一椽为容俎之地,良足悲矣!

独白卷诗文岿然独存,讵非九原大幸哉!”这段怅恨叙述,流露出极大的反清情绪,所以此书在清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

《笔谈》中还有一些篇章记录了家人好友的事情,取材虽小,而其人其事活然欲生,跃然纸上。如《卷七》中的《吾女》:沈声远门之甫毕,复为邻火延烧其家。

老少子女争保囊物而吾孝伯独移二稚避火竹林下,动止如常,斯亦不愧吾家女也,人言贫累重乃不知以处忧患,故独轻。乙卯之日,通过人人争着保财。

而孝伯“动正如常”,在火灾中救出两个小孩子的事迹,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妇女形象便出现在眼前。难怪作者要不无自豪地说:“斯亦人愧吾家女也”。

还有的记述了一些异人异事,如《卷一》的《顾道民》“江上顾道民,往来常涧间,与一人面善,雅非相好也,一日复过之,见其人子母相抱哭,其哀,道民问故。

其人曰:吾父小逐十一于下邳有传言父卒死,而家穷,甚不能遂赴所在,故悲耳“道民慰之,曰:“姑自宽,稍停当有的耗”。

后七日来报,“汝父其无恙,则已索其父乎书出怀中,叹慰而去,道民日行六百里,顷刻能?敢百器,又能数日不食,异人也。

一时莫详其异云。虽然“莫详其异”,但顾道民的古道热肠,为素不相识仅仅面善的人排忧解难,一样令人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之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09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
集》) 翻译:兰花的香气,并不是非得靠近才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第3个回答  2012-06-14
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第4个回答  2011-10-04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