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中引用到的所有古诗词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呃,出处有点难找,似乎是桐华原创?……)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

  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

  严蕊,字幼芳,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今浙江临海)的营妓。

  她聪明美丽,才思敏捷,棋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上一篇在小说中出现的摘句是: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 《了凡四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庄子·大宗师》

  心若浮云,自在来去。

  ——应该为桐华自创`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北宋·贺铸

  注释:

  ①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何事:为什么。

  ③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④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⑤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晞:(xī)干。

  ⑥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

  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应该为桐华自创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

  原著:【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故人不同看”不符合平仄,应该是今人加上去的。)

  【同生不可求,共死亦无缘。】

  ——也是原创吧~
  【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
  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中论》

  意思是:若离于色因,色(果)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果),色因不可得

  简单来说,离开因,果不可得,二者都是“依它起”,两者不可分割,因必成果,所以说全因即果,果以因成,所以全果即因。

  离开色因,色果为空;离开色果,因不可得。

  《中论》(Mādhyamika-śāstra)

  印度佛教论书 。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

  题画六首

  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①毵毵(同“三”音):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爱新觉罗·胤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汤显祖·《牡丹亭》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夜宴同笑 酒饮双歌
  情浓处
  雪落惊人梦

  月雪一色 香落只影
  徘徊时
  梅绽又是春

  ——应该为桐华原创~

  接下来是八阿哥给若曦的三封信:

  第一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郑风

  [题解]

  这首是爱情诗,女子词。她和所思住屋很紧,两人却很疏远。她在向着他,怨他不来。(如作为男女赠答之词亦通。)

  [注释]

  1、墠(善shàn):经过清除平整的土地。一作“坛”。“墠”犹“垣”,指堤。

  2、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绛色染料。

  3、阪(板bǎn):斜坡。头两句说东门外有堤,堤有阪,阪有茜草。

  4、践:齐,指排列整齐。《集传》:“践,排列貌。”

  5、家室:指诗中女主人公自家的居室。

  6、即:接触。

  [参考译文]

  东门之外有广场,茜草生在山坡上。两家房屋虽接近,人儿却像在远方。

  东门外面一株栗,有户人家好整齐。难道我不想念你,你不找我我心急。

  第二: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ǎo)衣綦(qí)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īn dū),有女如荼(tú)。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ù)。

  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注释:

  东门:郑国都城东门,相传为游人聚集之处。
  缟:素白绢
  綦:暗绿色
  闉阇:古代城门层的护门小城。
  荼:此指茅穗,色白。
  且:往,此以行动代结果,去往的处所。
  茹藘:茜草,根可以作红色染料,此代指红色佩巾。

  《出其东门》抒写男子对意中的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以城门云集的众多女子陪衬自己心中的爱人,以服饰代人,以色彩显形象,鲜明而突出,正是表现出心中情感的深刻。

  ——诗经·郑风

  第三: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国风·邶风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十娘·乐府诗集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p/873907394?pn=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7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式微》

译 文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膺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忽忽。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

"仰首我欲问苍君,祸淫福善恐未真。豫让忧死徒吞炭,秦桧善终究何因。
无赖刘邦主未央,英雄项羽垓下刎。自来豪杰空扼腕,嗟吁陵岗掩寸心。"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法句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

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

严蕊,字幼芳,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今浙江临海)的营妓。

她聪明美丽,才思敏捷,棋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上一篇在小说中出现的摘句是: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 《了凡四训》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庄子·大宗师》

心若浮云,自在来去。

——应该为桐华自创`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北宋·贺铸

注释:

①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何事:为什么。

③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④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⑤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晞:(xī)干。

⑥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

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

原著:【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故人不同看”不符合平仄,应该是今人加上去的。)

【同生不可求,共死亦无缘。】

【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
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中论》

意思是:若离于色因,色(果)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果),色因不可得

简单来说,离开因,果不可得,二者都是“依它起”,两者不可分割,因必成果,所以说全因即果,果以因成,所以全果即因。

离开色因,色果为空;离开色果,因不可得。

《中论》(Mādhyamika-śāstra)

印度佛教论书 。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

题画六首

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①毵毵(同“三”音):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爱新觉罗·胤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汤显祖·《牡丹亭》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夜宴同笑 酒饮双歌
情浓处
雪落惊人梦

月雪一色 香落只影
徘徊时
梅绽又是春

接下来是八阿哥给若曦的三封信:
第一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郑风
[题解]
这首是爱情诗,女子词。她和所思住屋很紧,两人却很疏远。她在向着他,怨他不来。(如作为男女赠答之词亦通。)
[注释]
1、墠(善shàn):经过清除平整的土地。一作“坛”。“墠”犹“垣”,指堤。
2、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绛色染料。
3、阪(板bǎn):斜坡。头两句说东门外有堤,堤有阪,阪有茜草。
4、践:齐,指排列整齐。《集传》:“践,排列貌。”
5、家室:指诗中女主人公自家的居室。
6、即:接触。
[参考译文]
东门之外有广场,茜草生在山坡上。两家房屋虽接近,人儿却像在远方。
东门外面一株栗,有户人家好整齐。难道我不想念你,你不找我我心急。

第二: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ǎo)衣綦(qí)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īn dū),有女如荼(tú)。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ù)。
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注释:

东门:郑国都城东门,相传为游人聚集之处。
缟:素白绢
綦:暗绿色
闉阇:古代城门层的护门小城。
荼:此指茅穗,色白。
且:往,此以行动代结果,去往的处所。
茹藘:茜草,根可以作红色染料,此代指红色佩巾。

《出其东门》抒写男子对意中的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以城门云集的众多女子陪衬自己心中的爱人,以服饰代人,以色彩显形象,鲜明而突出,正是表现出心中情感的深刻。

——诗经·郑风
第三: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国风·邶风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十娘·乐府诗集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2个回答  2011-10-02
“东门之?,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茶。
  虽则如茶,匪我思且。
  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从爱生忧患,
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
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
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膺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忽忽。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仰首我欲问苍君,祸淫福善恐未真。豫让忧死徒吞炭,秦桧善终究何因。
  无赖刘邦主未央,英雄项羽垓下刎。自来豪杰空扼腕,嗟吁陵岗掩寸心。"
第3个回答  2011-10-05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4个回答  2011-10-02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最爱八爷和若曦的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