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第二笔为什么是折勾

都说万字第二笔是折勾,为什么呢?13不靠,哪有字从半截写的,三十年的认识瞬间崩塌。众所周知,汉字的写法是有规则的,不明白万字第二笔悬空着折勾是什么写法?

准确的应该是横折勾,但是习惯上我们喜欢第二画写撇。

但我查到一篇文章:
"万字第二笔是( )" 及"西游记有多少妖怪"
与中国教育之关系
柳洫
宋代文豪苏东坡写过一首送友人的《石苍舒醉墨堂》诗,开头两句是“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虽然是和朋友开玩笑,但也借机出了一口作者自己胸中的闷气。1935年,鲁迅先生有感于当时不少人“识字不明、作文不通”的弊病,把它改造成了“人生识字糊涂始”,不但深刻传神,让我们在七十八年后还感同身受。
外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她出了道“万字第二笔是( )”的填空题,我毫不犹豫地写了一撇,她拍着小手喊“爷爷错了,爷爷错了”;正莫名其妙,她拿笔写的却是横折钩。问后才知道,教材是这样规定的,老师也是照书教的,我只能无言。
这真是“人生识字糊涂始”呀:汉字的笔顺规则是“从左到右”,为什么“万”字要反其道而行之呢?翻翻孩子的《语文》课本,原来“创新”的不止一例:“方”字第三笔不是写撇而是写横折钩,“奶”字的末笔也是撇;“起”、 “赶”竟然是先写右边的“己”和“干”,然后才写左边的“走”。还有更让孩子一头雾水的:“里”字的第五笔是竖,“果”字的第五笔倒变成了横,两字上部完全相同,笔顺却大相径庭,不知是何规则?
如果说这只是小学生碰到的难题,那就错了,苦读十二年的中学生也会遇上雷人的考题——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面试,某教授考官竟然问考生:“《西游记》里有多少妖怪?”这个问题,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先生穿越回来,估计他也只能尴尬的回答:“我只写书,哪管妖怪多少!”
也许是这位教授的题目很“创新”吧,已经有网友做了精确统计:《西游记》中共有大妖135个,小妖无数。还有另一种版本:小妖1520个(或9856个),不只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不管是否有用,下届考生不用再发愁——这道考题毕竟有答案了。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屡屡遭遇让人大跌眼镜的难题,民众难免对中国教育的前景忧心忡忡。据媒体报道,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屡次夺魁,但创新能力和想像力却名落孙山,何也?是中国孩子智力低下、“朽木不可雕”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我们的教育 “水土异也”。
美国从1942年至今在中学开展“科学英才选拔赛”,目的是“支持年轻科学家做改变人们生活的工作”,其选手有11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面试选手的题目是:“讲讲大家喜欢的宇宙吧”,“请预测一下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而我们的莘莘学子呢,寒窗十几年不是背试题,就是考证书;更有甚者,还要熟记每个汉字的笔画和笔顺,钻研“贾宝玉身高几尺”、“武松景阳岗打死的老虎体重多少”、“诸葛亮的扇子有几根鹅毛”等等“尖端”题目。如此应试式教育,想像力何来?遑论“创新”?在3月初举行的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中国区决赛上,我国选手用15克桐木条顶起了几百公斤的重物,东华大学参赛队用13个纸箱搭起了精美的“卢浮宫”……“鼓励青少年创新,就要让他们尽情地玩。”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执行主席如是说。有人因此得出结论:中国教育是讲授、训练加考试,学生获得的是机械的执行力,遇到问题只能找现成答案应对;外国教育是启发、学习和展示,学生获得的是灵活的创造力,他们会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此话可谓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1900年,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的梁启超流亡日本,目睹国土遭受帝国列强铁蹄践踏、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之惨状,写下《少年中国说》一文,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少年,为了中国,为了梁启超先生的美好愿望早日变成现实,我们的教育还要围着“应试”这根指挥棒转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