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一不注意就感冒嘞!乏力,流鼻涕,头痛,吃什么中药能解决

只要一感冒就头痛的特别厉害,

一、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苔薄白,脉浮。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宜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二、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三、感寒湿滞:外有风寒表证,发热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水。不可用保和丸、山楂丸。

四、表里双感: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或咳嗽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清里药,如防风通圣丸。

五、气虚感冒: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证见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反复感冒。此型不应专事疏散,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当扶正祛邪,益气解表。可用补中益气丸治之。

感冒的各种兼夹症状:

冬春季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 ,外感风寒 ,因此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这样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 ,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在里的积热。

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脘胀闷 ,食欲不振 ,恶心欲吐 ,腹胀便溏 ,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 ,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导化积 。

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 ,甚至连声呛咳 ,昼轻夜重 ,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 ,镇咳祛痰。

一些家庭常备中成药:

( 1 )银翘解毒丸片:银花、连翘解毒,解的是风热之毒。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如发热较重,稍有些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即便有汗也不多,头胀痛,全身不适,四肢疫懒,口渴思饮,咽喉肿痛等才可以服用。每次1--2 丸或4 一6 片,每日2 次。

( 2 )感冒清热冲剂:用于体内蕴热、外受风寒之邪,觉得身上发热、怕冷、头痛、全身不舒服、流清鼻涕,还带点儿咳嗽、口苦、嗓子干等,可选用此药,可以清除热邪、解除表证。每次1 袋或2 袋,每日2 次。

( 3 )表里双解的防风通圣丸:伤风感冒没有及时治疗,迁延日久,以致外邪不解,发热、怕冷、头痛、口苦、咽干、鼻塞不通气等:又内有积热,大便秘结、小便发黄,用之有效,每服6 克,每日2 次。

( 4 )九味羌活丸:主治风寒感冒,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疼痛等作用。外感风寒、风湿疼痛、并兼有汗等,每次服6 --9 克,每日2 一3 次,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 5 )专治时行感冒咳嗽的桑菊感冒片:外受风热之邪,全身微有发热、稍有恶寒、鼻塞不通气、头痛、口渴、咽痛,并有明显咳嗽等,如流感、支气管炎、咽炎等,可用之,以疏风散热、宣肺止咳。每次4 片,每日2 次。

( 6 )暑天感冒需服蕾香正气水:暑热季节,外受风寒,内有湿浊,出现发热、怕冷、头痛、胸闷不舒、肚子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无味,治宜辛散风寒、祛湿化浊。每次10 毫升,每日2 次。亦可服藿香正气丸,每次l-2 丸,温开水或姜汤送下,每日2 次。

用中成药治感冒须辨证

依据病因,医学对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热型3种(有时还可分得更多),在病症和用药上也有区别。

风寒型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舌不红,苔薄白。宜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的中成药如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羚翘解毒丸、参苏丸(胶囊、片)、午时茶颗粒(茶)可以选用。居家还可用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9克、生姜9克煎服。

风热型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或微恶风,咽干而疼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黄鼻涕,口渴,咳嗽吐黏痰,舌边舌尖色红,苔薄黄。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风热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或板蓝根、桑菊感冒片(冲剂、感冒丸)、银翘解毒颗粒(片、丸、冲剂、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银柴颗粒。

暑热型感冒 多因受暑湿引起,头晕、烦渴、呕吐或腹泻,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宜清热祛暑、清气分热、芳香化浊,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颗粒、胶囊、合剂、浓缩丸)、六合定中丸、十滴水,或口服仁丹,外用清凉油、薄荷锭。

中成药治感冒

感冒病一般分“伤风感冒”(即普通感冒)、“时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四季皆有,所以又叫“四时感冒”,但以冬、春为多见。以怕冷(恶寒)、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喷嚏、甚至周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有轻有重,轻者,称为“伤风”;重者,多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少,症状多相类似的,即是“时行感冒”。

冬天的感冒是因外感风寒之气所引起,但由于人的平素体质、饮食、起居、劳逸等多方面的差异,虽然同样是感受风寒,其所出现的症状也有不同之处。一般分为风寒与风热两大类型。

风寒型感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涕如清水、打喷嚏、咽喉不疼、不发热或发低热(38℃以下),或有咳嗽、痰白稀,或见周身酸痛等症。可服用感冒软胶囊,一次2-4粒,一日三次。喝热粥或热挂面汤,多喝点热开水,得汗后(不仅头部有汗,全身都要有汗出),卧床盖被休息,避免再受风寒;如果风寒感冒咳嗽较重,气促声浊,鼻流清涕,怕冷无汗,发热不重,四肢酸懒的,可服用通宣理肺丸,每服1-2丸,日服二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下。咳嗽较重,痰多的,可用梨汤或白萝卜汤送下。

在风寒感冒型中,如果患者肺胃有热,证兼有咽喉干疼而发热,少有汗出的,可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有无糖型)、板兰根冲剂各一袋,开水冲服,一日三次。

风热型感冒(并非感受风热之邪,而是因体质等多因素的个性差异,在感受风寒之后,旋即出现发热,发热在38.5℃以下)、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疼痛,或见咳嗽、痰稠或黄,周身酸懒的,可服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片),每次1-2丸(或4-8片),日服三次;如发热不重,咳嗽较多,口干咽痛的,可服用桑菊感冒片,一次4-8片,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口干咽痛重的,加服板兰根冲剂一袋,开水冲服。

在风热感冒型中,如患者肺胃热盛,咳嗽较重,痰多黄稠,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的,可用羚羊清肺丸,每服二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以上“伤风感冒”、“时行感冒”的两大类型,都是属于单纯的感冒病,如果因感冒引起其它病变,如高热不退的“肺炎”,或呕吐、便泄等胃肠症状的,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耽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30
建议:一、先服用中成药玉屏风散15天左右,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家中常备一盒仁和可立克或快克,遇到较大气温变化或身边有人感冒时吃一、二颗,可能就少受点相关之苦。二、食疗(随心):1、红豆薏米绿豆粥:干红豆薏米绿豆各30克(也可以干红豆薏米各50克),用豆浆机常规打成熟浆后分两三次温服(也可晚上用保温瓶等量洗净,倒入半瓶开水,第二天白天喝汤,晚上煮煮吃粥),可先连服七日后减至每星期二至三次到一次。2、喝姜糖茶:干姜粉5-9克(每天1-2次),开水冲泡10-15分钟,加适量的红糖当茶饮。三、调理:1、平衡心态、乐观积极,不要过分的压抑或放纵自己。2、饮食均衡,可适当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别是冷饮)。3、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注意保暖。 4、可用艾叶泡脚(最好在泡脚前喝40-100毫升温艾叶水)。方法:干艾叶10到15克,与5公斤冷水同煮,开后改小火10-15分钟关,能下脚时算起泡20-40分钟(有保温瓶的话,可在瓶中长的放半支、短的放两节艾柱,用开水泡5-10分钟后,再兑水泡脚)。记住,水一定要没过脚踝,水温不低于35-42度。可连续泡3-5天(以后每星期1-2次即可),头天可多出点汗,后以微出汗则止。
第2个回答  2011-10-12
不要轻易吃药,是药三分毒,最好能用调养的方法调养过来,我来跟你说几个在家都可以搞定的小方法,一是蒸桑拿,二是喝姜糖水(用开水冲就行),三是喝姜粥(小米与姜熬成粥),最好最有效的就是桂枝汤,乃是风寒感冒的最佳克星,你这种症状属于风寒感冒,要治疗就要出汗,晚上用被子捂出一身汗也行,休息也很重要,如果伴有发烧症状就要到医院去看看具体了
第3个回答  2011-09-30
是不是很容易着凉,是不是夏天的时候吃多了寒凉的东西,听您的症状象是着凉了哦,平时注意保暖,特别是晚上,不要以为天气还很热,可以无所谓,往往寒气就是这样侵入人体的,感冒后速度在后脖子上的大椎穴拔个罐,拔完喝点热的生姜红糖水,出一身汗,出汗后一定要擦干,注意不要受风,见风容易加重的,感冒以后切忌多吃,最好喝点热粥,出点汗,把寒气赶出来,最好不要吃药,您用药压下去,下次借着寒气它还是会发作的,寒凉的药就不要泡着吃了,会加重的。
如果是热感冒另当别论。
第4个回答  2011-10-21
平时要注意休息,经常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芬必得酚咖片对于感冒头痛效果不错的,见效比较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