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升小学须要具备哪些要求

如题所述

  一、入学基本条件
  1、户口本,房产证,还要复印件户口。
  2、学前教育证明(幼儿园的证明)。
  3、预防接种资料。
  4、没有本地户口的要带好临时居住证。
  二、入学心理准备:
  1、给孩子树立“长大了”的观念。要按时上学,遵守纪律等。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写字工整,姿势正确,回家先写作业等。3、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立能力。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勤俭节约、尊师爱老、有礼貌等。
  5、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要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等。
  6、正确对待竞争。鼓励和其他孩子比一比,但不要过分苛求,给孩子的要求要适度。
  7、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告诉他们要警惕陌生人,记住家里的电话或父母的手机,在校园里不要追跑打闹等等。
  三、物资准备:
  1、书包(双肩背、拉杆)。建议:不要过于复杂。
  2、简洁实用的笔盒。建议:不用塑料的,易坏,不要太大。
  3、木制的铅笔。建议:最好不用自动铅笔,笔芯较软,容易断,而颜色相对淡一点的2H铅笔,橡皮擦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显得太脏。
  4、卷笔刀、橡皮。建议:手动的卷笔刀、方形的橡皮就可以。
  5、雨衣。建议:雨衣颜色鲜艳,雨伞不适合,不好收,有时危险。
  6、成长纪录袋。建议:家长自行解决,收集学期考试、评比、获奖证书,数码记录等。
  四、预想出现的问题:
  1、语文:书写速度慢、不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不及时复习等。这时,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的表格,要求孩子每天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在表格中做上记号,完成一项勾掉一项。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2、数学: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一定要让孩子规范书写;需要用直尺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坚持用尺;数学题目完成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不要依赖家长。
  3、其他学科:比如形体课、美术、音乐、体育课等常常会要求孩子带好配套的学具、舞蹈鞋、乐器、颜料、剪刀、胶水,穿运动服等。小孩子可能会忘记,因此,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家长注意事项:
  1、不要代孩子做功课。如果他遇到难题,在帮助他的时候,必须先让他思考一下。
  2、经常检查孩子的功课。如果孩子做对了,家长就要表扬他;如果做错了,也不要批评他,要帮他分析。
  3、与老师保持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5
一、新生入学不适大致有“四种现象”:

一是缺少准心理备,
对小学学习因为家长
“说法”的误导而背上精
神包袱甚至产生恐学情绪。

二是合作意识淡薄,与伙伴相处存在问题。

三是生活习惯不好,早上起不来,早餐不吃就上学。

四是对学校无概念,对学习心中无底。

二、弥补幼小之间的三大差异

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
面临从活动课程到学科课程,
学习方式发生
了根本改变。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活动包括四个模块:生活、学习、游戏和运
动,
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而且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
运用恰当、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教育教学的内容融合在活动中,通
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自由活泼、
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主要特点是“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

育教学有明确、严格的学科界限,每个学科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考核
体系,有统一的教材读物,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通过教师
的教学和引导来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行为规范,大量不熟悉的符号
如拼音、汉字、数学符号等,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学习自主性和探究
性特点也比较明显。

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
面临从自由开放到统一规范,
学习环境发生
了根本改变。

幼儿园与小学从环境到作息时间都有很大变化,
更多地要求学生增
强自主性。在幼儿园,环境布臵色彩丰富、温馨,玩具丰富,课桌椅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设臵各种活动区角,各种图书、玩具、可供
儿童自由自在地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弹性空间很大。而小学,
教室布臵相对单调,桌椅规则摆放,公共区域少,如果要活动也只能
在过道上简单地活动一下。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地学习环境转
换成教师激趣、学生探索、主动实践来获取经验的学习环境。从作息
时间看,大班小朋友一般每天只在上下午分别有
2-3
个时段的集中学
习活动,每个时段约
30
分钟;而小学每天有
5-6
节课,每节课
35

钟,教学时间净增两倍以上。

人际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
面临从熟悉到陌生的教师和同学,
人际关系
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幼儿园,
孩子的饮食、
卫生、睡眠等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教师的关
注,教师与孩子交流的语言像父母一样亲切,交流的话题围绕着生活
中的一切内容,教师有时还会抱抱孩子。而在小学,教师与学生交流
更多是围绕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在幼儿园时,人际关系
是合作的小伙伴关系。到了小学后,随着环境和课程等的变化,孩子
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现象,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多的社会性方面的
因素。

三、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

一年级新生最缺少的是习惯,
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但很多家
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成绩不优秀,对习惯不太在意。专家指出,培养孩
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入校的第一课。

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入校前,
往往拼命教孩子识字、
做算术题,作
为上学的准备。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学新生在小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是看有没有良好的习惯。有一些新生字识得不少,数数也行,但
就是习惯不太好,学写字,手势笔势都有问题;一些孩子在很短的时
间内,在课堂里安静不下来。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学前阶段只注重艺
术特长培养、与家长只注重单一的识字、数数传授有关。一些家长拼
命教孩子识字,但对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一边喂
孩子吃饭,一边教孩子识字,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思想不能
集中的习惯,而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
说,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候学生的外显差距虽表现在学习成
绩上,但这是由习惯的明显差距造成的。

幼小衔接,
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习惯的培养,
多识一些
字可能在小学初始阶段有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
而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的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有突出作用。习惯好,
受益一生,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从小做起。

四、友情提示:

1

好习惯从整理书包开始。
书包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
理性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好书包,这虽是一种简单劳
动,却可以培养诸多习惯。

2
、养成时间概念。对孩子的作业和任务完成,开始用时间来加以
检测,让孩子懂得“看时间”、“用时间”和“把握时间”,以形成
“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和处事方式。

3
、尽管小学一年级新生并不要求写字,但如果孩子已有兴趣,要
注意诸如读写姿势等行为习惯。

4
、抽一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看看孩子的持
久集中时间能有多少,并据此采用合适的办法加以改进。

5
、模拟学校上课时间调节生物钟,在暑期中将孩子的作息习惯转
到小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