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不满十五岁是否只能梳丫髻?

如题所述

丫髻,古时幼女与成年的未婚女子的发式。古代,凡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髻”

丫髻是一个实心的发髻,一般妇女在年幼时以梳丫髻为主,成年之后则改梳丫鬟,到出嫁之日,再将发鬟改为成为少妇的发髻。如果已过婚龄而未出嫁,那也只能梳鬟而不能梳髻。所以,梳髻与梳鬟,是古时妇女婚嫁与否的一种标志。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追问

成年未嫁者,只能梳丫鬟这一种发式么?

追答

应该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1
丫髻,古时幼女与成年的未婚女子的发式。古代,凡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髻”

丫髻是一个实心的发髻,一般妇女在年幼时以梳丫髻为主,成年之后则改梳丫鬟,到出嫁之日,再将发鬟改为成为少妇的发髻。如果已过婚龄而未出嫁,那也只能梳鬟而不能梳髻。所以,梳髻与梳鬟,是古时妇女婚嫁与否的一种标志。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第2个回答  2011-10-11
中国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古代成年妇女的发型基本上可分两类:一为辫发型,分单辫、双辫。自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女子多梳双辫。
第3个回答  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