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年三十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指城市经济、文化、思想的碰撞创造了当世绝代繁华,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景象和地方,但繁华背后却是资本主义的畸形游乐,繁华终会消逝变为虚无,仿佛昨日梦一场。

“十里洋场”得名于公共租界和法租借之间的那条小河洋泾浜。1935年上海地图,能清晰看见两大租界界线,上海的租界外表成为了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的标志。但实质上是洋人和权贵们的游乐场,上海有流民露宿街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更是饿殍遍地,繁华逝去,如梦一场。

“十里洋场”说的就是当时颇为繁荣的大上海。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当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国政府提出“大上海计划”。出自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十里洋场年三十历史来源:

十里洋场-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

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

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外滩景象。左边建筑上的“食母生“为一般人所熟知。上海开埠初期,国内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县城内。

1845年至I849年,英、美、法继在北门外划定租界。几年间,黄浦江的外滩区出现了西式的建筑群,随着商业日趋繁荣,外滩道路日益开阔,出现车水马龙的景况。

扩展资料

从“夷场”到“十里洋场”

1843年上海开埠,陆续出现了英.美租界(后改为“公共机界和法租界,中国人习惯称租界为“夷场”。后来由于外国人对”夷”字反感,清政府便改称“彝场”。当时,中国人对外国习惯上称作洋人,对外国的麻物和舶来品都习惯冠以“洋”字,如洋火、洋灯.洋油、洋布等,

因此,对洋人聚集的租界也就自然的称其为“洋场'。后来,“洋场”含义逐渐转变“十里洋场"。这一称呼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早期租界的中心地带在洋泾浜,即今上海延安东路,方圆约为十里。故你“十里洋场”。

后来.英美法等国屡次擅自越界筑路,扩大租界管辖范围,其势力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十里”范围.,但人们依然习惯上海租界为“十里洋场"。

再后来,“十里洋场”又演变为泛指租界以及与之相邻的华洋杂处之地和受西风熏陶的繁华街市,逐渐地人们将上海与“十里洋场,等同起来,“十里洋场”成了上海的别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十里洋场的意思: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4
十里洋场的意思: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