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为什么比其他字好?

还有哪些炼字的故事?

“绿”字好在以下几点:1.既写出风的流动性,又具有个性,不显抽象 2.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后的奇妙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千里江岸,一片新绿,春风的精神,活力油然而生 3.此诗篇写为王安石第二次位相时期,盎然的景色与喜悦的心情相互契合,春风寓意皇恩,作者希望凭借这阵变法的春风将良好的局面推广扩大,绿字写出这种气势 4.绿字还透出作者矛盾的心情,由于第一次变法前激烈的政治斗争,王安石被迫罢相,他的生活理想转而成为“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山林思想,作者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处才表明 5.绿字描写春风在唐诗的运用中不乏其例,可能受前人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7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10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像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了“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
第3个回答  2011-10-09
因为绿更加生动的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且用词恰到好处,更加符合描绘出了春天。
第4个回答  2016-01-20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为中性,则硫酸氢钠溶液中的H+摩尔数与氢氧化钡溶液中的OH-摩尔数相等,而一个硫酸氢钠分子中的H+数与一个氢氧化钡分子OH-数之比为1:2,故参加反应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SO4+Ba(OH)2=Na2SO4+BaSO4↓+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