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成果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16世纪(明代中叶)以前,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里,我国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 地位。

只是后来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我国包括数学在内的整个科学技术领域都逐渐落后了。而欧洲则在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很多学科一跃超过了东方。

"戊戌变法"后,国家废科举,一些有识之士兴学堂,开始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到"五四"时期,一批学子把西方科学移植到中国,为今天中国的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熊庆来便是其中杰出的一员。他于1921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即将近代数学引进中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数学系(当时称算学系),培养了大量的数学人才。他是中国现代数学辛勤的开拓者。

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视察云南大学时,还特别提到这位当时尚在国外的大数学家、大教育家。他说:"熊庆来培养了华罗庚,这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

熊庆来,字迹之,1893年9月11日(农历)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朋普镇息宰村。这是一个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偏僻山村,熊庆来的启蒙教育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1907年,婚后不满一个月,酷爱学习的熊庆来到昆明考入方言学堂,两年后,又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学习法语不到一年,他便能流畅地同法籍教师对话。

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省教育司主持的留学比利时的公费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侵入了中立的比利时。熊庆来只好离开陷落的比利时,转经荷兰、英国,来到法国,由于战争,法国的矿业学校也关闭了,他便改学数学和物理学。

留学7载,他深受巴斯德、居里夫妇等科学伟人的性格、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等4所大学攻读,取得了高等数学、高等分析、力学、天文、高等普通物理学等证书,并获理科硕土学位。

1921年春,风尘仆仆的熊庆来从法国学成归来。怀着为桑梓服务的热望,他回到了故乡云南,任教于云南甲种工业学校和云南路政学校。

同年,才开办的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寄来聘书,请熊庆来去创办算学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熊庆来带着妻子和8岁的儿子秉信来到了龙盘虎踞的南京,一展宏图。

年仅28岁的熊庆来不仅被聘为教授,还被任为系主任,他工作负责、授课认真,当时能讲授高深数学理论的仅他一人,故他同时担任了《微分方程》、《高等分析》、《球面三角》、《微积分》等多门课程的数学工作。

5年中他编写了《高等算"学分析》等十多种讲义,他患严重痔疮不能坐,就伏在床上写。过度的劳累又使他患了胸膜炎,但他仍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

他非常爱惜人才,经常接济穷苦学生。为了培养国家人才,他呕心沥血,不辞劳苦。誉满当代中国科坛的严济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坤陛等都曾得到熊老的帮助。

熊庆来常常寄钱给在法国学习的严济慈。有一次,校方因故不发工资,他让妻子去典当皮袍子,寄钱给严济慈。严济慈在法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此前,法国是不承认中国大学毕业文凭效力的。从严济慈起,法国才开始承认中国的大学毕业文凭与法国大学毕业文凭具有同等效力。

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又聘请熊庆来去创办算学系。他在任清华算学系系主任的9年间,又辛勤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有人说:"中国的数学家约有一半出自清华算学系。

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初中学历的他通过自学,于1930年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这篇论文后,熊庆来慧眼识人才,便把当事务员的他从江苏金坛中学请到清华。 熊庆来重才华轻学历,在很讲究学历的清华力排众议,破例地留下华罗庚并以"助理"名义安排工作,让他有时间、有条件学习。

华罗庚得到熊庆来的直接指导,并可随意听教授们的课,又有条件潜心钻研,可谓"如鱼得水",得以迅速成长,一年之后他被任为助教,再一年后升为讲师,又两年后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年,经熊庆来和理学院长叶企苏的推荐,华罗庚登上北去的列车,横穿西伯利亚,跨越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后来,华罗庚在数论及分析领域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成为驰名中外的大数学家。

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彭恒武都是熊庆来在清华任教时的学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法国《世界报》载文评述,谈起钱三强的贡献时,还特别指出他是熊庆来的学生。

1930年,熊庆来在代理清华学院院长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清华算学系研究部,他是指导老师之一。萤声当代数学界的美籍大数学家陈省身,就是当时该部的研究生。

1931年,熊庆来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土苏黎世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出席国际数学会议。世界数学界的先进行列中,从此有了中国人!

会议结束后,熊庆来利用清华规定的五年一次的例假,前往巴黎专攻函数论,于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土学位,他定义的无穷级被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级",载人了世界数学史册。

1934年,他返回清华,仍任算学系主任。翌年,他聘请法国数学家H·阿达玛和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N·魏纳到清华讲学。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拓视野,帮助他们提高研究能力。

当时的研究生陈省身、吴大猷、庄圻泰、施样林、段学复等人,后来都成为著名学者。熊庆来在晚年曾谦虚地回顾说:"平生引以为幸者,每得与当时英才聚于一堂,因之我的教学工作颇受其鼓舞。"

1936年,在熊庆来和其他数学界前辈的倡议下,创办了中国数学会会刊,熊庆来任编辑委员。这个会刊即是现今的《数学学报》的前身,可称是中国的第一张数学学报。

1937年,应云南省政府之请,熊庆来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当时的云南,经济、文化都极为落后,办学条件万分艰苦。然而,熊庆来内心却澎湃着一股为桑梓服务,发展云南教育的热情,一心要"把云大办成小清华"并于1938年7月争取到将云南大学从省立改为国立。

熊庆来认为办好学校的首要关键是精选教师。他凭借自己在学术界的声望,聘请了许多知名学者到云大任教。人们称赞他"有蔡元培兼收并容的风度"。当时云大师资阵容之强大,毫不逊色于一些老牌大学。

他信任人,也善于用人。他给予各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在很多问题上的自决权,尊重他们的决定。只要拿得出成绩。把系、把学院搞得好的,他总是放手让你干。

他没有校长的架子,一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别人,逢年过节,他常把单身教员请到家里吃饭。

他勤俭办学。事必躬亲。为了聘到好的教授,他提出给外省来的教授以高薪,他自己和云南籍教员,则只领取规定的工资。

在他的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下,学校机构精干,工作效率颇高。注册组、庶务组人少事杂,却把诸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以热情周到的接待让新来的教师觉得云大"是个可以安身立业的地方。"

熊庆来还强调要树立好的校纪校风。他认为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考试作弊;课堂教学、实验、习题等环节一环也不能放松。如此严格要求的结果,使云大毕业生的质量可与一些老牌大学媲美。

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中,云大从原有的3个学院发展到5个学院,共18个系,另附专修班和先修科各3个,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为改变云南文化落后的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云南学生运动蓬勃开展。6月,熊庆来接到教育部通知,要他立即前往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就在他登上飞机出发之际,教育部宣布解散云南大学,并撤销其校长职务。

联合国会议结束后,他便暂留巴黎,想在晚年再研究数学问题,以补前12年行政事务缠身而疏离学术研究之憾。

1956年,法国要出一套数学丛书。经法国数学界的推举,其中关于函数论的专著,光荣地落到了一个中国人--熊庆来的身上。于是,他不顾半身不遂之苦,奋力完成了这部专著,深为国际数学界所称道。

然而,祖国在他心中一直是个神圣的字眼。熊庆来在完成了为法国数学丛书写作的那本函数论专著后,毅然带病归国。

熊老回国后,任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了所常务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他在归国欢迎会上诚恳表示:"我愿将我的一点心得献给下一代同志,我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

他一面自己加紧研究,一面积极推动我国数学研究的发展。他于1960年、1961年、1964年几次在全国和北京地区的函数讨论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为函数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1961年起,他倡导举办的函数讨论班,每两周在他家聚会一次,除庄科、庄圻泰、范会国、赵进义等老教授外,还有北京高校的一些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可谓数学上的"四世同堂"。

熊老除积极推动研究工作外,还指导青年研究人员和招收研究生,孜孜不倦地培养青年一代。现在为国际数学界所称道的青年科学家杨乐、张广厚便是他70高龄时最后带的两个研究生。

杨乐、张广厚在函数值分布论研究中关于"亏值"与"奇异方向"间的具体联系的研究成果,还被国际上誉称为"杨张定理"。80年代,这两位青年数学家多次应邀赴欧美国家讲学,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杨乐曾深情地说:"如果我从北大毕业后,没有得到熊老的培养,没有科学院这样一个环境,那是绝对做不出这样的成绩来的!"

可是,令人万分痛心的是,这样一位贡献巨大的学者,在"十年浩劫"中竞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熊华(罗庚)黑线"人物,受着无休无止的批斗和摧残。

1969年2月3日的深夜,熊老在凛冽的寒风中与世长辞了,桌上还摊着上床前没有写完的"交代",一代数学泰斗就如此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然而,历史却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数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人。1978年,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森森,万山为襟;卓哉吾校,与其同高深。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今天,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庆来中学"已在他的家乡弥勒县建立起来,许多后来者正沿着熊庆来开辟的研究道路,奋力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