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改编的小品剧本

如题所述

《愚公移山》剧本
剧情简介: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愚公家进出的道路。愚公下决心挖掉两座大山,打通道路。愚公的想法受到了妻子的质疑,最后形成共识,于是动手挖山。邻居的寡妇的儿子也来帮忙。同村的智叟嘲笑愚公自不量力,被愚公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说得无言以对。愚公的所为被山神得知并告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大山,使得愚公梦想成真。
人物:
愚公 愚公的妻子 愚公的儿子们 邻居寡妇和她的儿子 智叟 山神 天帝 夸娥氏

第一场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座大山高耸入云,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山间云雾缭绕,朦朦胧胧,如真似幻。
一位老人站在自己家的茅草屋前,只见他须发皆白,一身粗布衣裳。年纪不小了但精神矍铄。他就是村里被人们称作愚公的长者。今年快九十岁了。他手捋着胡子,表情沉静,凝神远眺,好像在思索一个严肃的问题。他想了很久很久,忽然,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像作出了重大的决定似的,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场
(愚公一家围坐在一起,在座的有愚公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儿子们。他们在商讨着什么重大的事情。)
愚公:我们家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挡了我们进出的道路,使得我们每次进进出出都要绕好远的路。我想把这两座大山铲平,开辟出一条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儿子: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一儿子:我同意。
一儿子:爹,你就说怎么干吧。
愚公妻:老头子,别怪我泼你冷水。你的这个想法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就凭你那一把老骨头,把山上的一根草一棵树都没有办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出来的土石又往哪里放呢?
大家:(纷纷说)把这些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去。
愚公妻: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吃很大的苦头的。
大家:我们都已经想好了。做好了准备。
愚公妻:既然你们这么说,我也无话可说了。就依你们的吧。
愚公:那么我们就这样定了。我们明天就开始吧。

第三场
(愚公邻居家,一对母子。母亲京城氏,是个寡妇,儿子是个遗腹子,名叫双儿,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母亲:双儿,看你一天到晚不着家,又跑到哪里去了?让我好找。
双儿:娘,我去看愚公爷爷他们挖山去了。
母亲:挖山?挖什么山?
娘:您还不知道吧?愚公爷爷一家准备挖走我们面前的大山呢!
母亲:为什么呀?
双儿:听爷爷说,这两座大山阻挡了我们进出的道路,所以想把山挖掉,挖出一条平坦的道路来。
母亲:(沉思了一会儿)哦,原来如此。
双儿:娘,我去帮他们好不好?
母亲:(为难的样子,面带疑惑)你能行吗?
双儿:娘,我能行!(撒娇似地摇着母亲的胳膊)娘,您就让我去吧!
母亲:(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下了决心)好吧。不过要当心。
双儿:好嘞!(话音未落,人就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母亲:(长叹一声。)好是好,但……

第四场
(愚公一家干得热火朝天,双儿也忙前忙后,也不见他歇息,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一位老人来到愚公身边,愚公和他打了个招呼。)
愚公:哟,是智叟兄弟呀!
智叟:哟,我说愚公老兄啊,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愚公:挖山。
智叟:挖山干什么呀?
愚公:开路。
智叟:(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笑得肚子都疼了。)开什么玩笑?就凭你?这两座大山可是方圆七百里,高万仞!你看你,头发胡子都白了,能挖得了山?你连山上的草木都奈何不了,还挖山?简直就是笑话!想移走大山,简直是痴人说梦。你的这种想法和做法真是太愚蠢了。
愚公:(停下手中的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智叟啊智叟,人人都说你聪明,可你怎么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呢?我是年纪大了,可是还是有力气的呀。还能做事啊!也许我是看不到山被移走了,可是我的子孙们可以看到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呀,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啊!而山既不加大,也不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智叟:(一脸羞愧)……

第五场
(山神手拿着巨蛇,听到了他们的话,心说不好,马上向天上飞去。)
(天帝的宫殿。庄严肃穆。)
山神:启禀天帝,臣有要事禀告。
天帝:你有何要事,快快报来。
山神:有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想移走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而且已经在挖了。
天帝:他为何要移山?
山神:据说是大山阻挡了他们进出的道路,他们想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来。
天帝:(哈哈大笑)一个凡人的力量能移动得了山?休得胡言。
山神:可是他说他的子子孙孙都要继续干这件事,到时候……
天帝:(沉思了一会儿,似自言自语)难得他有如此的眼光与毅力。
山神:怎么办?请天帝明示.
天帝:那就成全他吧。夸娥氏何在?
夸娥氏:臣在!
天帝:命你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移走。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夸娥氏:遵命!

第六场
(人们欢呼雀跃。昔日大山阻挡的地方,如今一条平坦的大道延伸到远方。)
村民们:(又蹦又跳,十分激动)愚公成功了!愚公成功了!
智叟:(羞愧地叹息)看来我是老糊涂了。我这个“智叟”该改名叫“愚叟”了。
双儿母亲:(双手合掌)谢天谢地!
众村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
(大道上,人来人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言语中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公元前630年
地点:汜水南部秦军营地
人物:烛之武,秦伯,侍卫
[幕起]
(侍卫拉开门帘入,作揖)
侍卫:禀大王,郑国烛之武求见。
(秦伯停下手中的笔,略抬头,思考)
秦伯:宣。
(侍卫出,烛之武入)
烛之武:(作揖)参见秦伯。
秦伯:(威严地)免礼。
烛之武:谢秦伯。
秦伯:你来我秦营有何贵干?
烛之武:如今秦国和晋国两国的军队都来了,正准备围攻我们郑国,我们已经知道郑国就要灭亡。
(秦伯微微一笑)
烛之武:(神色严肃)尊敬的秦伯,如果灭掉我们郑国对您的确是有好处的,那就要麻烦您来灭掉郑国了!(烛之武停顿片刻)但是,越过了晋国而把另一边的郑国作为您的边境,这样做,是否容易呢?
秦伯:(摸了摸胡子,思考片刻)此话怎讲?
烛之武:郑国与秦国之间尚且还有一个晋国,郑国若是被晋国所灭亡,那不就成了晋国这邻国的土地了吗?您秦国与郑国相离的远,到时又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烛之武谨慎地看了秦伯一眼)辛苦众将士千里迢迢来到郑国,却只是为了给晋国增加土地,这值得吗?(语速加快)若是邻国势力强大了,您秦国的国力也就相对地削弱了很多呀!
(秦伯皱了皱眉头)
秦伯:你这话,听上去有点道理。
烛之武:(暗喜)谢秦伯!
倘若您愿意放弃进攻郑国,我郑国愿意让我国成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停顿一小会)——秦国使者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可以随时把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供应给他们。我想,这对于秦伯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吧。
秦伯:(考虑了一下)你的这个建议是值得考虑一下。但是我秦国与晋国有约在先,岂能轻易反悔?
烛之武:(不慌不慢地)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您曾有恩于晋惠公,晋惠公许诺会把焦、瑕两邑给您。但是,他早上渡过了黄河,晚上就筑了城墙防御,这您难道不知道吗?如今他想把郑国当做东部的边境,还想继续向西扩张疆界,这势必会侵害到秦国的利益啊!
秦伯:(面带怒色)哼!我们秦国受损,他晋国受益,岂有此理!
(左右踱步一会后)好,他既不仁、我又何必守义!
烛之武:那……
秦伯:我这就准备带人启程回国。我们之间的承诺、可还算数?
烛之武:(激动但又不失礼数地)谢秦伯!烛之武改日定再次登门,与秦伯正式签订盟约,望秦伯到时可要准我觐见!
(两人皆大笑)
秦伯:哈哈!好!
(烛之武退)追问

谢谢你啊

追答

能帮到你,很荣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