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作为轻型战斗机,下进气道机体结构对改装舰载机影响有多大?

目前技术水平,实用下进气道结构的重型舰载机实用么?

第1个回答  2011-08-06
J10没有可能改装舰载机,不单是技术问题,也是需求问题,更重要的现实问题。舰载机和空军的飞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飞机,没有丰富的经验,又没有过硬的科技实力,就只能特别小心谨慎,用现成的SU33型号设计。J10的腹部进气道有一定影响,但那是对弹射起飞而言的,我们又没有弹射器,更何况当年F16也设计过舰载机型号,腹部进气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F8和A7是机头进气,和腹部进气还是有点差别的。J10不可能也完全不适合改装舰载机的另一个原因是J10的有效载荷航程本来有有限,改装舰载机的时候肯定会有结构增重,气动布局也要修改,机体相对较小的J10要完成这些大幅度修改,对于能力有限的我们来说只能严重牺牲J10的性能所以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第2个回答  2011-08-06
“腹部进气容易影响前起落架的位置和强度,而舰载机起飞对前起落架恰恰有很高的要求”这个只是说有一些道理,当年美国海军拒绝F16时也提到过的理由之一,但是别忘了当年的F8和A7也是下进气道,F16通过向前延长和加固进气口,完全可以提把前起落架提前和加固。当年美国海军拒绝F16,还提到过其他两个理由一个是单发海上不安全,另一个是F16对地攻击能力不行,后来的F16的多用途改进和良好的维护性能都反驳了这一点,说白了当年F16和F18的舰载机之争就是一个军种的山头主义,就像当年空军拒绝采购F14,后来海军宁可要性能不怎么样的超级大黄蜂,也不要能更好满足要求的F15海鹰。
就现在来看下进气道只要付出一定的改进应该没有问题,,英国的伊丽莎白号航母取消了,如果上马的话,舰载机肯定是EF2000的改进型,这种飞机也是典型的腹部进气。以后的进气道采用DSi设计后,进气道下口和机体的骨架可以设计为一个环形,这样结果就更坚固。承受舰上起落,没有什么问题。追问

其他指标相近情况下机腹进最大起飞重量是不是有限制呢?毕竟好像EF2000也不算重型制空机吧,和阵风一个级别的,F14,15和苏27系的舰载机如果采用机腹进气对使用会有多大影响么?

追答

这个具体情况我也说不太好,但是决定舰载机最大起飞重量的是甲板长度,弹射器性能,和航母的航速等,这些对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的约束比舰载机之身要大得多,机腹进气的飞机可以在机身和机翼之间形成完美的翼身融合设计,这一点本身就强化了气动性能,提高了起降能力。
过去机腹进气为了避开机体附面层的呆气需要想舌头一样设计一个外伸距离,这样进气道下方就不好强化,现在有DSi设计后,取消了外伸的结构,进气道下口就可以和机身的骨架设计为一体,不想过去只能加支架,这样强化起来就简单的多,应该说DSi设计即使重型也没有太大问题。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6
不实用 老美的F16早想上舰了都是它的起落架受到的压力进气道是不可能承受的.中国的歼-10是F16的翻版更不可能上舰了
第3个回答  2011-08-06
苏33、歼15的进气道算什么?不是从机腹部进气吗?
歼10不上舰主要是考虑到它是单发,虽然成飞也想搞出一个双发的来竞标,可是由于成飞之前从来没搞过双发战机,搞出来可靠与否不得而知(现在歼20是集全国之力在搞,双发的结构技术是沈飞的,成飞应该是最后的集成方)。而且沈飞是直接将歼11和苏33融合,都是现成的技术,可靠性高。所以成飞才会在舰载机上完全败给沈飞。
关于成飞搞舰载机的争论、或者想象就不要再提了,成飞自从和歼15竞标失败之后就已经彻底放弃了发展舰载机这条路,因为第一采购数量有限导致成本高;第二成飞没有这个基础;第三成飞在空优型战机上一枝独秀,继续发展这一类战机才是正路,而且采购数量相当多。
第4个回答  2011-08-06
有一定的影响,腹部进气影响前起落架的安装,A7攻击机可能是唯一的一种单发单座腹部进气喷气舰载机,追问

A7不是F8改装的么

追答

不是改装的,是以F-8“十字军战士”机体作为基础设计的,这样设计周期短,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