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题。。。儿童体育教育 加急加急 麻烦大家帮忙谢谢加急 急 急

1设计:请以“走”为内容设计一次幼儿园体育活动。
2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调控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运动量

1设计:请以“走”为内容设计一次幼儿园体育活动。

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

*为什么要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我们幼儿园的工作首位既不是教育,也不是保育,而是健康。把安全和健康放在一切的首位。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

二、如何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呢? (课):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一节课教学环节的安排、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等,通常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目的是迅速地把幼儿组织起来,集中幼儿注意力,并从生理、心理上动员幼儿。内容包括组织一般性的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如:队型练习、关节活动、专项准备、模仿操、热身操等,准备部分的内容应与新授内容有关联,为新授内容做好准备和基础。时间一般占总课时的30%。以大班一节课30分钟为例,大概占9分钟。

2、基本部分:目的是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时间一般占总课时的60%,具体为小班10分钟左右,中班15分钟左右,大班为20分钟左右。环节安排包括:⑴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⑵幼儿自由探索⑶示范讲解,掌握动作要领⑷幼儿再次尝试,巩固练习⑸游戏竞赛,增强难度。活动中关注幼儿,运用有效策略解决运动中的难点,及时反馈和给予帮助,注意运动安全,运动量的安排要由低到高,运动强度由弱到强,并注意让幼儿适度休息。

3、结束部分:目的是降低大脑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消除疲劳,使身体由兴奋状态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要有组织的结束。内容包括:针对新授内容有目的进行放松,如:肌肉、关节放松、韵律操,以及复习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此外,结束时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总结和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时间一般占总课时的10%,即3分钟

(二)、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从纲要中我们可以得知,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所以作为老师,要时刻把幼儿的安全记在心间。防护措施和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不光在幼儿教育方面,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更是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出行、安全饮食等等” 所以,在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幼儿园的安全小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发生在户外,在体育活动时,如:早操、户外体育锻炼、体育课。这是因为体育活动都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比较强,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激动的情绪,所以容易有危险的事故发生,有些时候甚至是老师都无法完全事先预料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将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

比如,在活动用的教具、场所、环境是否有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在活动前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场地。“如:今天练习高跳下,则选择比较松软的橡胶地、草坪,而不在水泥地板。”

此外,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因为有时在比输赢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相信这一点大家也不难理解。体育游戏具有较多的竞技性、趣味性,除了能发展、完善幼儿精细动作和局部机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成功、欢乐、失败、挫折。当胜利或者失败的时候,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懂得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并在下一次改进失败经验,重新获得胜利。当活动中同伴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地伸出援手助他一臂之力,体现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打的良好精神品质。小组竞赛中,大家不分你我,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竞赛任务,又能让孩子体验到集体力量大无穷的道理。所以说体育游戏更像是一个综合教育课程。他体现了培养幼儿合作、自信心、自强品质和团结友爱等优良道德风貌。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

3、智慧性原则

体育游戏过程要能够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通常在较大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这就是贯彻智慧性原则的基本含义。体育游戏也只有体现出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显示出较多的趣味性。

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讨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4、灵巧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

灵巧性原则要求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机动应变的可行性存在。如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

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插进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等。

2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调控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运动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只要幼儿每天户外运动了,比如跑步了、跳跃了、做游戏了、玩大型器械了……幼儿就锻炼了,就完成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了。
幼儿园体育活动固然要注意“时间的保证”“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趣味性”,但是,幼儿体育活动如不注重运动量的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设计和安排,其对幼儿身心的促进、发展就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运动强度和密度以及幼儿参加运动时间也是影响运动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运动的强度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运动的强度越大,就表明活动量相对较大。 运动的密度有时也称练习密度。是指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和活动总时间的百分比。活动的密度越大,表明活动量相对越大。此外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越长,其活动量就相对较大。
如果运动量过小,运动对身体刺激会相应减弱,从而失去增强体质的作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过大,运动对身体刺激会很强,超越了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损害幼儿的机体健康,如高难度的练习,会使幼儿的心血管系统、韧带、皮肤等机能无法适应;过高过难的运动会超出幼儿身体的体力负荷,使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高度紧张而产生不适反应,甚至造成损伤。可见掌控好孩子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非常重要。
下面我结合《好玩的大铁罐》这个体育活动,具体来说说教师如何有效控制幼儿的运动量与密度:
1、安排好运动的强度与密度。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以相对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为适宜,运动强度大的活动,则应当运动密度相应减小;反之,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则运动密度可以相应增加。
《好玩的大铁罐》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让幼儿玩大铁罐,用不同方法让大铁罐滚起来,发展孩子走、爬、平衡等能力,走爬是小班阶段孩子喜欢、运动量适中而且是必需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我们选择了大铁罐这一孩子熟悉东西作为载体,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练习,教师在活动中较好的掌控了孩子的运动密度,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2、体育活动要根据个体、年龄差异确定合理的“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体育活动中,不论是活动的内容、方法、运动的负荷量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教师要掌控好孩子活动的时间。
在《好玩的大铁罐》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掌控运动量和运动密度时始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准备活动到孩子自主探索铁罐的玩法到交流玩法再到集体巩固,特别在教师组织孩子从场地两边来回让孩子进行巩固练习各种玩法时,运动密度加大,孩子的运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大,让孩子充分得到锻炼,接着教师通过讲解游戏玩法,让孩子把大铁罐当凳子坐下来作适当休息,然后再开展游戏,体现了体育活动中“动与静、激与缓”的有效结合,最后在轻缓的音乐声中让幼儿做放松的动作,让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结束活动。
3、在确定体育活动的量时,还要考虑到气候、季节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一般秋冬季气温比较低,活动量可适当增大,夏季气温较高,活动量大会使幼儿产生疲劳,甚至会发生中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幼儿的运动“量”。现在是春季,体育活动更应该注重幼儿的护理,保暖,运动量的适宜。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我们还十分注重保育工作的跟进。针对个别幼儿易出汗,生活老师在幼儿的背上塞一块毛巾吸汗,活动结束后拿掉,这样幼儿就不容易受凉。在活动中要做到一察、二模、三询问,教师要观察孩子的脸色、出汗变化,如幼儿脸色红润、满头是汗、活动的幅度较大,说明幼儿的活动量大,这时要适时调整,并提醒幼儿注意休息,防止幼儿运动过度。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就必须提高其活动量,以达到运动的目的。对于不容易观察的幼儿,还需经常摸摸额头、脖子,出汗较多的幼儿,可用毛巾垫在其背部帮助吸汗,并提醒这些幼儿在活动中脱衣,防止幼儿活动后因汗闷在衣中而着凉。
在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问问幼儿,并从幼儿实际考虑,做到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合理安排。
除了生活老师对特殊幼儿的特别护理外,在基本部分的设计安排中,教师还根据幼儿游戏中的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和外部反映情况,及时调整幼儿的运动负荷,随时注意活动的强度密度的合理安排,在最后的环节大部分幼儿出现了潮红,出汗,喘粗气等现象,此时说明幼儿已经疲劳,运动量已经达到了,因此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分发礼物吸引幼儿,让幼儿在获得礼物后做放松动作来缓解疲劳,让幼儿在还没有处于疲倦的情况下结束活动。
活动后的保育工作同样重要,我们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不能让幼儿在活动后马上坐下休息,可以在操场上漫步一会儿再回教室,等幼儿情绪平稳后才能入座,这样一来可减少活动后心脏的负担,有益恢复疲劳。同时还要控制适量饮水,在活动后还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将额头、身上的汗擦干,对出汗较多的幼儿,要及时为其换下湿内衣。当幼儿情绪平稳不再出汗时,要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4、幼儿着装也是体育活动中一个很关键而教师最容忽视的问题。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教师要提前和家长沟通,通知家长第二天有体育活动,提醒家长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和软底鞋,活动前教师都应该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如鞋带系好没有,有没有鞋子穿反的现象,衣服是否穿得过厚过紧,钮扣是否扣上等,别看这都是些很小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奔跑的中的孩子一旦踩着散开的鞋带就可能摔倒;衣服过厚会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到笨重、不灵活,活动过后因出汗太多而导致感冒;衣服太紧会放不开活动乃至拉伤肌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不怕麻烦,认真的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而且不仅是孩子着装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带好头,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这样,在示范时才能正确的展示动作要领,或免去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以上是我们对合理掌控幼儿体育活动中运动量和运动密度,以及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保育工作的一点思考,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加以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4
走,可以慢走,后退走(扶着栏杆),快走,竞走,蛇形走,往返走,看你怎么掌握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