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在海上,为什么老人多次说但愿那孩子在这里

如题所述

孩子指的是前文的马诺林
小男孩是老人的感情寄托。

老人是孤独的。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这玩笑当然会让老人不舒服,小说里说,“老人并不生气”,可是,不生气不等于心里真的不动于衷,“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凭老人的经历,这种不流露出来的难受他也能感觉得到。就连小孩的爸爸也不让这男孩再跟着老人打鱼。认定他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时的老人,需要信任,需要鼓励,哪怕只是善意的谎言

小男孩却信任老人,也只有那个小男孩信任老人。

在某种意义上讲,老人的确比较失败,八十四天没捕到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会是老人所愿,这可能是老人运气不好,也可能是战略不当,这时间越长,给老人的压力越大。他得证明自己。可是,在取得结果证明自己之前,小男孩给了他信任。

小男孩坚信,老人是“顶好的渔夫”,即使父亲“没多大信心”。小男孩与老人拉家常,谈共同的爱好――棒球,给处于穷困潦倒中的老人送去晚饭,还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老人的尊严,“每天要扯一套”关于鱼网和鱼煮黄米饭的谎话。在向老人回忆先前学打鱼的情景时,老人反问,“你当真记得那回事儿,还是我不久前刚跟你说过?”可见,老人对自己在小男孩心中的位置非常在意。

小男孩是老人的知音,老人迫切需要这样的知音。老人不善言辞,不喜公关,被当成弱者、败者被人同情着,他不愿受这样的窝囊气,却不得不忍受。他应该与他人交流,却没人能听他,理解他,除了小男孩,除了大海。

大海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老人对海洋抱有好感,他“非常喜爱飞鱼,拿它们当作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他怜悯被他钓住的大鱼。“鱼啊,"他说,"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然而,能与老人心与心交流的,只有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在老人心中的份量很重,所以,老人在与大鱼搏斗时,常常想起他:
他说出声来:"但愿孩子在就好了。可以帮我一手,让他见识见识这种光景。”
“但愿孩子在这儿就好了,"他说出声来,
他说出声来:"但愿那孩子在这里。”
“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并且我手边有点儿盐就好了,"他说出声来。
如果那孩子在这儿,他会用水打湿这些钓索卷儿,他想。是啊。如果孩子在这儿。如果孩子在这儿。

初次读时,没大注意这些文字,回头再读,读出了老人强烈的期盼、深深的无奈和悲凉。便纵有万般思绪,更与谁人说?

小男孩没辜负老人,见到出海归来的老人,他用哭声宣泄自己的感情,“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他对问老人怎么了的人大喊,他“在睡觉”, "谁都别去打扰他。”心痛透过文字,传染给读者,让人伤感,令人感动。

每个硬汉的心上,必定装着一个这样的“小男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