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在怀古诗中分别是什么意象

如题所述

应该是泛指南京春秋战国时期、六朝定都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兴废历史或名流生活的风流韵事。以及后人借此寄托的收复失地,建立功名,怀古思人的愿望。
吴钩: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在中国,曲刀的鼎盛时期是在唐代以后。当时一些唐朝的文人赋予曲刀一个雅称,称之为吴钩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淮水:指秦淮河。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遂改称秦淮河。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的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六朝时建康(今南京市)城南淮水阔数十丈,岸上立栅,水上置浮航二十四,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有铁锁横江的称谓,是历朝统一时攻取吴地的战略要道。例如晋国破东吴,徐道覆攻东晋,都是兵逼淮水。刘禹锡留有““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年铁锁沉江底,一派降帆出石头”的诗句。十里秦淮也是南国最繁华之地。乌衣巷即在此地。
乌衣巷:
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又是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柳营:即细柳营,典出周亚夫。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故名细柳营。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后用“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由于楼主多问的是秦淮旧事,估计想说乌衣营,即乌衣巷。
后庭花:典出陈后主。“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隋炀帝灭陈后,后人有许多借此慨叹兴亡之事。如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总之,以上是泛指南京春秋战国、六朝定都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兴废历史或名流生活的风流韵事。这些故事,后人多有歌咏,“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比如有刘禹锡,王安石,这些人都曾定居金陵,有很强的代表性。
刘禹锡《金陵五题》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陵五题·台城 】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金陵五题·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宋以后,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清还有夫子庙,贡院,李香君桃花扇,秦淮八艳等许多典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