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为无为,则无不治”

如题所述

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
原文《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读:不推崇有奇才贤德的人,能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功名。不推崇奇珍异宝,能使老百姓不去偷窃。看不见那些人人想得到的东西,方能使民心不被迷乱而丧失理智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不刺激百姓利欲熏心,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志,增强百姓的体魄;经常要老百姓不投机取巧,要百姓不要追求理想。这样,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假托民意妄为造事 。统治阶级办事顺应自然规律,不乱作为,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奴隶主,奴隶主如果有作为,多数是对奴隶的坑害,老子说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为了自己私欲的乱作为。奴隶主为了统治人民,利用权力说自己不是一般人,是龙子,耳朵能看字,脑子聪明,点子多,是奇才,是贤人。所以说,老子说的“不尚贤”就是不尚奇才这样的贤。老子说的“无为”就是“无私为”。老子说的;常使民无知,是愚民之说。在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愚民思想是亡国灭种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2个回答  2022-03-17

译:

为政遵循无为的法则,那么天下没有不太平的。

【释】

1、《道德经》之无为、无事、无味、无欲、无知、不仁、不德、不言等“无”与“不”字,切不可误解为“绝对没有”或“绝对不”,当理解为“介乎有无之间”——亦即处于中正状态。诚如庄周所言:“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2、无害民,便是利民;不误国,即为爱国。不妨碍百姓做利于己而不损人之事,便是治国之良方。

3、一切可提升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的人类所作所为的统称,是为升术;一切可降低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的人类所作所为的统称,是为降术。升术与降术,合称机术。

任何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且在其由生而亡的衍化历程中,必先后依次历经(衍)生、(增)长、衰(减)、(消)亡四象。而长之末、衰之初,是为(壮)盛。

生物整体的稳定程度(个体的稳定程度与此不同),有两种评估方法:先看存在时间,后论种群数量。生物的存在时间越长(短),稳定程度越高(低);种群数量越大(小),稳定程度越高(低)。

须知存在时间对生物稳定程度的影响,远高于种群数量。所以,若某因素使生物的种群数量增大(减小),但存在时间缩短(延长),综合所得的稳定程度将会降低(增高)。

处于壮盛阶段,便是生物最稳定的状态——此时,其种群数量,达到整个衍化历程中的最大值。

升术有助于人类提升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升术的发展越快,人类由生而盛的历时便越短——人类由生而亡的总历时,也相应越短。

凡事有利必有弊。升术最大的益处,在于增加人类的种群数量;最大的弊端,在于缩短人类的生存时间。

能洞彻升术的利弊,便可化解诸多疑问。譬如老聃、庄周为何“拉历史的倒车”?世人为何以平庸居多?圣人为何出于平庸却混于平庸?天下为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欲为生智之本,智乃长欲之源;两者相辅相成,共推升术进展,亦同促人类消亡。且智生伪,欲生乱,皆碍于长治久安。无为而治,方能大治。

5、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庄子·庚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