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圣教序可分哪几个部分,我看有三部分却不知何来,我想知道第各个部分都是谁写给谁的?

好像是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心经,不知道对不对啊!
谢谢啊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心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

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 "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集字圣教序》问世后,宋、明、清以来的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之为"百代模楷。

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的确,这一碑刻充分地表现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美典雅和灵动多姿。此碑功德无量,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碑帖。

 扩展资料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我们临习此帖,先应在反复读帖的过程中去领悟王字的法度,落笔之际,则应锤炼用笔工夫,在骨力上要能够体味其“峻骨”“峻整”,特别要细参唐摹本《兰亭》。

一下笔即要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出入之迹要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也就是说,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件占领的空间位置,逐个将字临像、临熟,逐渐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

同时,必须明白,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用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

这对于一般的学书者来说,颇有启迪意义。因此,我们在刻苦钻研、学习王字技法之际,能凝神静气、放松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有分寸地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须视自身情况加以解决的。

其次,“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的篇章构成,也是王羲之书法的重要特征。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

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连贯,并参考如《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而把握王字整体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唐三藏圣教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5
看到网上写集字圣教序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其内容的人却很少,练字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写的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集字圣教序的内容共分五个部,希望能帮到你:
一、太宗皇帝写的序文 自“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起。
二、玄奘给太宗上过谢表后太宗的答敕 自“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起。
三、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写的记 自“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起
四、高宗写给玄奘的答笺 自“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起
五、就是玄奘译的心经了 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起
第2个回答  2013-03-24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追问

唐太宗写的:
盖闻二仪有像,....................,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
圣记。
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夫显扬正教,..........。.................。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
然后是心经:
观自在菩萨,....色即是空,...........,菩提萨婆诃!
您看这文章分的都对吗,您说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是什么意思啊?请您解答一下,谢谢。

追答

附记就是做的评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