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
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莱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鉴,为其树神道碑以纪其德。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手诏著作郎虞世南曰:“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奄从物化,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也。”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又尝赐房玄龄黄银带,顾谓玄龄曰:“昔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因泫然流涕。又曰:“朕闻黄银多为鬼神所畏。”命取黄金带遣玄龄亲送于灵所。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其国官府佐并不之罢。终始恩遇,未之有焉。子构袭爵,官至慈州刺史,坐弟荷谋逆,徙于岭表而卒。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贞观中,与太子承乾谋反,坐斩。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骚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以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看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固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假如终极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假如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奇地说:“不是您
这样说,我几乎失往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定处理毫无保存,同事、下属都以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治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天子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天子)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碰到病重,天子下诏书让皇太子往问候,天子还亲身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天子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天子)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天子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往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往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以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天子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卒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天子。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2
第2个回答  2011-09-23
先秦(即战国)时候兵家有6个,这些兵家在孙子之前所有的观点孙子都考虑到了,在孙子之后的在讨论兵家方略时不可能不考虑孙子的见解。
这句话其实就是把孙子地位提得很高了。
第3个回答  2010-03-08
原文】
人有见宋王者(1),锡车十乘(2),以其十乘骄樨庄子(3)。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4),其子没于渊(5),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6)!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7),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8)。使骊龙而寤(9),子尚奚微之有哉(10)!’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11);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粉夫(12)!”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13)?衣以文绣(14),食以刍叔(15),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16),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17),以日月为连璧(18),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19)。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20)”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21),其平也不平(22);以不征征(23),其征也不征(24)。明者唯为之使(25),神者征之(26)。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27),其功外也(28),不亦悲乎!
【译文】
有个拜会过宋王的人,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依仗这些车马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河上有一个家庭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父亲对儿子说:‘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如今宋国的险恶,远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凶残,也远不只是黑龙那样。你能从宋王那里获得十乘车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过来,你也就必将粉身碎骨了”。
有人向庄子行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用偏见去追求均平,这样的均平绝对不是自然的均平;用人为的感应去应验外物,这样的应验绝不是自然的感应。自以为明智的人只会被外物所驱使,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才会自然地感应。自以为明智的人早就比不上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的人,可是愚昧的人还总是自恃偏见而沉溺于世俗和人事,他们的功利只在于追求身外之物,这不很可悲吗!
第4个回答  2009-09-03
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
全文如下:
晋原轸曰:“秦违骞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详,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君死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缊(cuī dié麻的腰带),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翻译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注释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使之劳苦不堪)民,天奉(奉送、赐予)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截击)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秦国的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乎?”先轸曰:“秦不哀(举哀)吾丧而伐(讨伐)吾同姓(同姓国家),秦则(就是)无礼,何施(施恩、报答)之为(宾语前置,“施之何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考虑、打算)及子孙,可谓死君乎(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遂发命,遽兴(调动)姜戎。子(晋襄公)墨(名词活用为动词,染黑)衰绖(cuīdié丧服。本应为白色,现因军事需要染黑),梁弘御戎(特指战车),莱驹为右(居右持戈盾保卫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