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哈里希岛上的灯光传说到底是个怎样的传说...

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所说的《哈里希岛上的灯光传说》到底是个怎样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巴金散文《灯》,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常用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自我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散文作品。2.培养学生初步的散文鉴别、欣赏能力,以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叶圣陶先生说:“文学作品的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采摘文学作品晶莹宝石的方法很多,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表现手法。  2.板书:文学作品中“散文”的表现手法。  3.提问:文学作品有哪四大样式?(明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4.提问:一般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哪几类?(明确:叙事、抒情、议论等)  5.提问: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明确:(1)借景抒情。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托尔斯泰的墓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人崇高人格的赞颂。(2)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3)托物言志。如:杨朔的《荔枝蜜》所寄托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劳动的愿望。(4)想象。如:泰戈尔的《对岸》(通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片断)等。(5)联想。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柯灵的《画意绵绵》以及《荔枝蜜》、《春》等。(6)象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柯罗连科的《火光》等。(7)记叙、议论、抒情结合。如:夏衍的《包身工》。)等等。  6.小结: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各个历史时期许多作家进行散文创作积累起来的经验,对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抒发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7.讲述:我们在阅读散文作品时,应注意几个关系:  (1)弄清表现手法与文章结构、脉络的关系,懂得它们的作用。如: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的层层递进;茅盾的《白杨礼赞》中贯穿全文的喻体“白杨”等。  (2)弄清表现手法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明白它们既能直接描写人物或其他事物形象,又能间接地陪衬或烘托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等。  (3)弄清表现手法与作品主题思想的关系,了解这些手法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去追求技巧。如朱自清散文《春》中对“春花”的描写(“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象火,粉得象霞,白得象雪,闭上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满怀喜悦地赞美春花争艳、期盼秋的硕果)。  8.默读:巴金散文《灯》。  9.讨论: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确:(1)联想:半夜惊醒起来到廊下望到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的几点灯光,联想到“我”的经历、孤寂的海上灯塔、欧洲古代传说中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情人点燃的火炬、友人获救后见到的油灯(相似联想)——点明了“灯”的巨大力量。(2)象征:温情与关爱、鼓舞与希望、精神支柱与奋进力量等。(3)借物抒怀:对光明的赞美与向往,表达了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注意提示:文章的写作年代——1942年)  10.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及其作用,希望能给我们的同学阅读散文一些带来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