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座下四大弟子和菩萨是谁

RT

佛祖的座下有四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四大弟子:

1、摩诃迦叶

他专修头陀行,为第一次佛典结集的主持人。由于完成这次佛典结集任务,大迦叶遂名闻天下。其全名为"摩诃迦叶婆",生于中印度王舍城附近摩诃婆罗村,父为有名的大富翁,夫妻结婚多年,苦无儿女,于是向毕钵罗树求子,遂生摩诃迦叶,乳名毕钵罗耶那。此子出生后,即具备三十二相,且一举一动都异于常人。八岁受婆罗门戒,已精通其中奥妙。

2、舍利弗

原名优婆底沙,全名为舍利弗多罗。关于舍利弗名字的由来,在《大智度论》里说:"摩陀罗王有一女,其眼酷似舍利鸟(一种水禽)之眼,故名为舍利,下嫁帝沙,生有一子,取名为舍利弗。"因"弗多罗"三字译作子,故又称他为舍利子。幼时因受其博学多才的父亲及贤明之母的教养,所以精通百科技艺。

3、目犍连

世间多称他目连尊者,译作大赞诵,或大胡豆。在《祖庭事苑》里说他"梵名大目犍连,姓采菽,传说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绿豆而食,因以此为姓,目连之母即司此族。"目连本名为俱律陀,出生在王舍城北方的俱律陀村,父为王家之师,母名采菽。

4、须菩提

须菩提释作善吉、空生、善业,出生于舍卫城,是给孤独长者之弟、须摩那长者之子。他出家修道,起慈悲心,入无诤三昧,能常行善业,故名"善业"。他后来立志归入佛门,常好入空定,为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解空第一而驰名。般若的教理以尊者为祖。

四大菩萨: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

3、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因此观音菩萨单独列出。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另有功德,也从地藏名义而来。《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能满众生所求,增长一切草木和农作物等,一切从地上生长的都得到丰硕收成。 这是农民所希望的。此经译出后少人弘扬,所以地藏菩萨这方面功德少人注意。 又《须弥藏经》说,地藏菩萨具有令众生增长精气,增进健康,祛除疾病的功德,是"大妙药"。

扩展资料:

佛陀的“十大弟子”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后来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士”。文殊代表大智,普贤代表大行,观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

百度百科-四大菩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5

佛祖的座下四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

佛教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释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

扩展资料: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名数)大小诸经中常见佛陀说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连,神通第一。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

参考资料:四大菩萨-百度百科十大弟子-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9

佛祖有十大主要门徒(不只四大):

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四大菩萨:

中国的四大名山中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列举介绍: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2、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3、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佛祖十大主要门徒介绍:

1、摩诃迦叶,或称大迦叶。据《佛本行集经·大迦叶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头陀行”(佛教12种苦修的总称),称为“头陀行第一”。传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

2、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属婆罗门种姓。初与舍利弗同师“六师外道”,精通教法。皈依释迦牟尼后,侍佛左边。传说其神通广大,称为“神通第一”。

3、富楼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略称,意译“满慈子”。据《佛本行集经·富楼那出家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迦毗罗婆苏(即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传说一出家即证阿罗汉果。因善于讲解佛教义理,以辩才出众,称为“说法第一”。

4、须菩提、又作须浮提、苏补底,意译“空生”、“善吉”、“善现”、“妙生”等。据《撰集百缘经·须菩提恶性缘》、《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以能深入理解佛法性空,故称为“解空第一”。

5、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

6、罗睺罗,亦译罗护罗、罗怙罗、意译“覆障”、“障月”、“执月”,也称“罗云”。据《佛本行集经·罗睺罗因缘品》、《翻译名义集》卷一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在俗时夫人耶输陀罗所生。15岁出家,为佛教有沙弥之始。谓其“不毁禁戒,诵读不懈”,密行超人,称为“密行第一”。

7、阿难陀,略称阿难,意译“欢喜”、“庆喜”。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的堂弟。

8、优婆离:持优婆离,又作优婆利、优波离、邬波离、优波利等,意译“近取”、“近执”。据《佛本行经集·优婆离因缘品》、《五分律》卷3等记载,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属首陀罗种姓。出家后奉持戒律,无所触犯,称为“持律第一”。相传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负责阐述戒律。

9、阿尼律陀,意译“如意”、“无贪”,或译阿那律。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十九和《大智度论》卷三等记载,迦毗罗卫国人,甘露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之堂弟。传说出家之初,因懈怠贪睡受责,后乃立誓不眠,勤勉精进,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称为“天眼第一”。

10、迦旃延,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学“外道”,后从释迦出家。谓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称为“论议第一”。

扩展资料

佛教中四大菩萨介绍: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

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应化道场为浙江普陀山

也叫大悲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

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也叫大行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的象征,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悲愿持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应化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也叫大愿菩萨。

参考资料:

十大弟子(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百度百科

四大菩萨_百度百科           

佛祖—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7
四大菩萨 文殊 普贤 观世音 地藏 四大弟子 金蝉子 广成子 赤精子 云中子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阿难,伽叶
四大菩萨就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中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这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08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阿难,伽叶
四大菩萨就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中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这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