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风俗 作文

我要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快!快! 快!快!快!快!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吃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时最讲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
打开门炮、关门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如云锦,行程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拜年的纸蓬包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礼品比较简单,大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没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的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没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1
温州习俗
  [二月二芥莱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七夕吃巧]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系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系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三旦树]文成山区,农家在孩子出生第三日,都请亲邻好友同吃“三旦酒”,喜植“三旦树”。植树须在春季进行,若“三旦’与植树时令不合,可先吃喜酒,季节到时再植。以植树作为新生婴儿的洗礼,育木荫人,树大人长;富有象征意义。

  [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旧时,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义龙]旧时为防火灾,城镇各庙都有消防组织,俗称义龙或水龙队,各备有水龙枪、水龙桶、水泵、水船、头盔和长扎等消防工具,有明确分工。一闻火警,便以密锣告急,快速出动。如半路中火已熄灭,亦须到达起火地点,不能中途折回。

  [广济亭] 80年代中期开始,温州市各地新建许多老人亭。老人们在亭中弈棋、读报、聊天,颇得乐趣。市区最大、最精致的老人亭,要数西门大桥侧畔的广济亭。此为临水双层亭榭,飞檐翘角,曲栏回廊,造型别致,富有民族特色。亭中八副对联,均为里人所撰。其中一副是:“长亭在绿树丛中大桥影里;近郊有翠微山色孤屿潮音”。

  [女人街]温州市区内有一条渐趋繁荣的“女人街”—纱帽河商业街。街上许多店摊的老板是女人,亦做女人的生意,诸如美容、美发、化妆品、干鲜花、结婚礼服等。店号也取伊人、风姿、晨虹、爱丽之类,在这条街上转悠的也多半是女人。女老板熟谙经营业务,在销售时常谈美说装扮,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招来女顾客。

  [小摆设]旧时,每年中秋佳节前后,城区富裕之家都竞相展出“小摆设”(微型文昌帝君宫殿),吸引观众。但从1946年陈同源钟表店展出小摆设之后,后继乏人。直至80年代后期,市区两位老民间艺术工作者,依据回忆,精制成一套小摆设,在工商联大厅展出,使这一具有500年历史的温州民俗事象重放异彩。这套小摆设长达12米,分为宫门、前厅、中堂、大殿和后宫五个部分。门口宫灯高悬,双狮盘踞,高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前厅全副执事,中置銮驾,双仙蹁跹,四对皂隶形态威严;中堂有八仙和管乐班,两旁花鸟,地上有十二生肖嬉戏;大殿宝座上,文昌、关圣分坐左右,文武元帅和判官分班站立丹墀下,兵器林立,旗帜招展;后宫则是唐明皇夜游月宫,嫦娥翩翩起舞。这许多微型人物,融泥塑、绸塑、木雕、刺绣、镶嵌、纸扎、铜锡制作等10多种工艺于一体,纤巧精奇,令人叫绝。

  [五月忌]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