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

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有没有什么搞笑的古诗或文章?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死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共产党。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苏东坡: ,额头已到话堂前
顾客:老板,请问这条裤子多少钱?
老板:180元,广州正宗货,要不要?
顾客:我先看看……

老板:别看了,东西是好东西,给你优惠点170元。
顾客:这也叫优惠啊?

老板:呵呵,好吧就140元,这回可以了吧。
顾客:哈哈哈哈,我笑!

老板:你笑什么,难道嫌贵?
顾客:不,何止是贵,简直就是用水泵抽我的血!

老板:哪里有那么夸张,看你是本地人就120元吧。
顾客:……

老板:你不会还嫌贵吧,我最多只挣你几块钱。
顾客:不,我没有说贵,这条裤子值这个价钱。

老板:你真有阳光,快买吧。
顾客:裤子是好裤子,只是我口袋里的票子有限啊。

老板:那你口袋里有多少钱啊?
顾客:90元。

老板:天啊,你开玩笑,赔死我了,再添10元。
顾客:没的添,我很想给你120元,可无能为力。

老板:好吧,交个朋友,你给90元拉倒。
顾客:我不会给你90元的,我还要留10元的车费。

老板:车费?这和你买裤子有什么关系?
顾客:当然,我来自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必须坐长途汽车回去,车费10元。

老板:你骗人!
顾客,我从十八岁以后再也没有骗过人,相信我。你看我的脸,多么的真诚啊。

老板:虽然我看不出来你的真诚,但我认赔了,算你80元好了。
顾客:等等,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还没有吃早饭,我很饿。

老板:你!!天啊,你太过分了,你在耍花招。
顾客:相信我,我很真诚。如果再不吃饭的话,我会昏倒在你面前。

老板:我真是倒霉,遇到你这样的滑头。可你的确过分,一会要坐车,一会又要吃早饭。是不是你一会还要说你口渴,想喝饮料呢?
顾客:你太小瞧我了。相信我,我没有要求了。

老板:相信你?最后一次?
顾客:是的,相信我。

老板:好吧,痛快些,70元。
顾客:我这就给你钱。

老板:快些。
顾客:等等,这里的颜色好象有点不对劲啊。

老板:不,不是,这是磨沙颜色,故意弄成这个样子的,这叫流行。
顾客:是吗,怎么看起来象旧裤子,怪怪的。

老板:什么?你侮辱我人没有关系,请你不要侮辱我的裤子。这是真东西。
顾客:……

老板:好吧,我给你看我的进货单……你瞧,进货日期是上个礼拜,进货单位是广州某某服装厂,这怎么能是旧裤子呢?
顾客:哦,对不起我误会了,不过……天啊,进货价:20元每件。

老板:哦,不对,不对。这是没有上税前的价钱,缴税后每条成本价是40元。
顾客:你在撒谎,你以为我是傻瓜吗,这是增值税发票,是缴税后的价格。这条裤子只值20元,可你……

老板:嘿嘿……做生意吗,你要知道我每天的门面房租金上百呢,不赚钱我吃什么?
顾客: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心太黑!

老板:嘿嘿,30元行不?我的好兄弟,让我赚点。
顾客:钱是小意思。只是你的行为让我气愤。你深深伤害了一个消费者的心灵。

老板:有那么严重?
顾客:难道你认为欺骗行为不严重吗?再发展下去,可就是诈骗,就是犯罪!

老板:妈呀,好夸张啊。这样,你消消火,我25元卖给你,就赚五元。
顾客:什么?25就是二百五的意思,你瞧不起我?

老板:没有没有,就24吧。
顾客:有一个4,就是“死”的意思,不吉利,我很迷信的。

老板:天,23没有毛病吧?
顾客:好吧,成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3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死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共产党。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第2个回答  2008-05-15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李白乘舟不给钱,
船夫一脚踢下船。
桃花滩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没死。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孤家寡人欲断魂
借问美女何处有
牧童遥指三里屯(看,小杜的诗是入木三分吧。看在今天清明的份上,就让他先发这吧)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理工美女少
夜来睡不着
俺去网上找 (老孟也不甘示弱)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聊天室里寻美女
q q 泡泡 M S N
正是理工好风景
聊得投机想见人(嘿嘿,诗圣大人雄心勃勃啊)
中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北理小雨润如酥
美女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伤心事
网上M M原是猪。。。 (看来韩先生受的打击不小)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宿舍心喜欢
网友见面倏忽还
满脸哀伤啼不住
方才险到鬼门关 (诗仙好象碰到了一只肉食性的~~阿门)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香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我和她
原想王子会公主
实是恐龙见青蛙 (哇,又是小杜,看来真是感触良多啊)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网一方
乘兴见之,脸胖且长
乘兴会之,腰如大水缸。。。(哎,老祖先也没逃过这一劫。。。)

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北理工
她住理工北
日日聊天约见面
共呼见到鬼。。。。(怎么词人也来凑热闹~~真是恐龙代代有啊)
尾篇
江南春
【唐】 杜牧
大千网络绿映红
聊天见面心渐空
见面四百八十次
多少恐龙在其中(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小杜已经不行了,后果很严重。。。)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北理朝雨浥清晨
满腹失望伤透心
劝君莫再寻网友
明日出家奔少林(金玉良言啊~~)
别处找的...
我没有此类天赋来着...
偶只会用改变顾问骂人而已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5-15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第4个回答  2008-05-16
名人名言(笑话)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口中?
沉寂了半天之后,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
“很好,被誉为“欧洲的良心”是指谁? “罗曼.罗兰。”
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作为欧洲国家的学生确答不出来,太遗憾了,教授不无感慨的说道。
“干死小日本!” 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喊叫。
“谁!谁说的!”教授气得语音都颤抖了。
“杜鲁门说的。”约翰站了起来。
“你以为自己在干什么?”教授生气的说道。
“麦当娜说的。”杰克也站了起来。
“这真叫人恶心,简直无法无天了。”教授浑身气得发抖。
“乔治.布什说的。”斯蒂芬也坐不住了。
课堂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所有的学生都开始议论纷纷,一些学生开始起哄:“耶!真他妈够劲。”
“克林顿对莱温斯基说的。”玛丽毫无表情的接话道。
教授愤怒得说不出话来,隔了一会,他大踏步的向门外走去,到门口时,他冷冷的看了所有人一眼:“我会回来的。
“阿诺得,施瓦辛格说的。”鲍勃终于插上话了。
古田委屈的一摊手:”我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会这样?“
“张国荣说的。”李小丽一脸崇拜的神情回答
所有的学生都围成一个圈,汤姆有些垂头丧气:“该死,我们完了。”
“希特勒说的。”伊汉诺娃立刻回答。
赖特叹了口气:“今天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
“本.拉登说的”。克瑞斯终于为自己能说出一个名字而得意。
“这决非是我最得意的一天。”古田惭愧的说着。
“托尼.布莱尔说的。”已经不知道谁在回答。
这时校长和教授一起进来了,他脸色铁青,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道:“你们要为此付出代价!”
“斯大林说的。”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