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有几个读音

如题所述

巳有两种读音,分别为:[sì]、[yǐ]。

巳,汉语一级字,读作sì或y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胎儿,也可能是一种求子之祭,引申指后嗣,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巳也”)等。

例句:

1、上辰巳自手成家,中辰巳求婚,仲婚十年,下辰巳成德握手,华烛东方,琴瑟之乐。

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实际上,现在的清明节包括了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其中,上巳节即农历三月三,是上古已有的“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5、据古籍记载,“祭上巳”的活动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人们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浴于水滨、举行祓除的祭祀,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卫生保健的一种古俗。

扩展资料: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商代前期的甲骨文遗存主要发现于郑州商城,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代表。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余万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也可见多邦国部族的族徽称名。

甲骨文约4000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说文解字》确立的定型古汉字符号系统相比,甲骨文已具备汉字构形的各种类型,兼备传统“六书”中之“四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已基本确立了构形方式,构形系统已逐步发展成熟。

从字形构成、符号化程度、书写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结构成熟、功能完备的文字符号体系,是可以确定的汉字进入成熟阶段的体系完整的文字样本。

2017年10月,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5

巳只有两种读音,分别为:[sì]、[yǐ]。

相关资料:

1.读[ sì ] 时 , sì 的声母是s,韵母是i。

意思:1、地支的第六位。2、巳时,旧时记时法,相当于九点到十一点。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一九四一年为农历辛巳年。4.用以纪月,即农历四月。5.(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在胎包中生长的小儿。本义:在胎包中成长的小儿)。

2.词义解释

巳,汉语一级字,读作sì或y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胎儿,也可能是一种求子之祭,引申指后嗣,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巳也”)等。

巳,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巳”字有两种字形,其第一种甲骨文字形是婴儿形状,演变出其第一种金文字形,与其像尚未成形婴儿的第二种甲骨文字形演变出其第二种金文字形,由此演变出战国文字中的“巳”字和小篆中的“巳”字,其小篆字形经过隶书字形后楷书写作“巳”。

在字义上,“巳”字的本义是“胎儿”,也可能是“一种求子之祭,今作‘祀’”,引申指后嗣,后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等。

段玉裁注:《律书》曰:“巳者,言万物之巳尽也。”《律历志》曰:“巳盛于巳。”《淮南·天文训》曰:“巳则生巳定也。”《释名》曰:“巳毕布巳也。”“辰巳”之“巳”既久用为“巳然”、“巳止”之“巳”,故即以“巳然”之“巳”释之。

序卦传:“蒙者,蒙也;比者,比也;剥者,剥也。”《毛诗》传曰:“”虚,虚也。”自古训故有此例,即用本字,不叚(假)异字也。

小雅·斯干笺云:“‘似’读为‘巳午’之‘巳’。巳续妣祖者,谓巳成其宫庙也。”此可见汉人“巳午”与“巳然”无二音,其义则异而同也。《广雅·释言》:“巳,㠯也。”乃浅人所改。近大兴朱氏重刻汲古阁《说文》改为“己也”,殊误。

3.读[ yǐ ]时,yǐ的声母是y,韵母是i。

意思:同“已”,终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