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谁在守护皇陵?他们为什么坚持要保留皇陵?

如题所述



今天,校易搜带来了清朝灭亡后守卫皇陵的人。希望能帮到你。


清朝入关以来有十个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溥仪没有葬在皇陵之外,其他皇帝,包括主导晚清朝政的慈禧,都在清朝的东、西陵有自己的陵墓。除了十座陵墓,海关总署还拥有三座皇家陵墓。作为皇陵,随葬品往往价值连城,所以不会有人想到盗墓。


为了防止清朝皇帝的陵墓被破坏和盗窃,清政府派了一个专门的人来看守这些陵墓,也就是陵墓的守护者。


清朝政权还存在的时候,守墓的人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不是脏活,也不是一些孤寡老人一个人留下的。相反,守陵人的地位和待遇相当高贵。只有镶嵌着黄旗和蓝旗的黄征三旗子弟才有资格做护墓人,可见护墓人在这个位置上是多么受欢迎。可以说,他们是清政权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有八旗子弟的身份,和班里的官员一样待遇优厚。这种休闲又高薪的职位让很多人垂涎。


除了这些杰出的守卫,皇家陵墓还由帝国的王公大臣管理。可以说,这个任务只有清政权的高层人物才能完成。但是,为什么近代中国还有人守着清陵?他们为什么坚持,谁付钱给他们?请听作者具体原因。


辛亥革命后,清朝无法继续统治社会秩序。清朝的溥仪皇帝勉强接受了退位的条件,但皇室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溥仪的退位诏书上写着:“清朝皇帝退位后,其祠堂和坟墓将永远供奉,并在民国设立侍卫严密保护。”


意思也很简单。我们可以选择退位,但你们的新政府不能破坏我们祖先的纯洁。这是清朝皇室最后的尊严。这种担心很正常。清帝陵的陪葬品对急于搬迁的军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谁不想分一杯羹呢?中华民国政府仍然同意了这一请求。此后,清陵一直由民国驻军守护?其实没有。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中华民国政府违背了对别人的承诺,而是因为它实在无能为力。其实民国政权并没有存在多久,然后大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袁世凯死后,军阀政权完全失控,各大军阀轮流掌权。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多次战争,清陵也有人管。清朝皇室残余看到了,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民国身上。所以,守护陵墓的任务还是落在了这些皇室子弟身上。


作为皇族的最后一员,他们自身的处境会更好,所以必须拿出一部分积蓄,雇佣一些人看守陵墓。这100多普通人可以说和原来体面的零陵军,八旗子弟大不相同。就因为是一些劣质品牌,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保护作用。相反,零陵人与他人勾结盗取秦岭宝藏。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其中盗墓贼最为猖獗的是1928年夏天,慈禧太后的陵墓遭到军阀孙殿英的袭击,而那些“守墓人”却丝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可以说,在孙殿英的枪口下,没有人敢说“不”。孙殿英把清朝的坟墓翻了个底朝天。震惊中国的孙殿英盗清墓,孙殿英成为东陵大盗。


与清朝东陵、西陵被掠夺的命运不同,清朝三陵并未被毁。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关外三陵远离政治中心,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原军阀混战上;第二,关外三陵建于清初。当时的清朝没有积累那么多财富,换句话说,没有偷的意思;第三,不像清朝的东西方陵墓,所有守陵的军队都已经分散,守陵的人依然坚守岗位,尽管清朝已经灭亡。


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关外三陵的特殊制度。相对于清代的东西方墓葬,清代更重视先人墓。


为了保护关外三陵,他们成立了一个叫“三陵”的专业组织,比东陵、西陵的护陵部队有更高的自主权。陵内光侍卫三千余人,葬有赵、邢、荆、贤四祖。他们的工资和待遇都高于清代的东西方墓葬。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接过了镇守关外三陵的责任,而不是想方设法中饱私囊。但军阀割据,士兵被派往前线战场后,北洋政府将三座坟墓扔在关外,送给八旗子弟。况且溥仪当日伪傀儡的时候,对祖上照顾得很好,最后在关外救了三座墓。


至今关外三陵仍有人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这些人大多是守墓的原始人留下的孩子,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至今还保留着。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把三座墓出关是一件幸事。它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遗产,也传承了至今的古代祭祀仪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