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另一半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如题所述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恋人会考虑对方的长相、性格、工作能力,却很少关注ta的成长经历所塑造的『思维模式』。

父母会把他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我、金钱、婚姻、世界……等等信念和认知传递给孩子。这些信念和认知构建了我们的人格,也就是自我感。自我感不同,回应世界的方式也不同。一个人的自我感会体现在他所有的关系中,无论是和伴侣的关系,还是和孩子的关系、和金钱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

比如对有些男性来说,找个比自己会赚钱的妻子是一种荣耀,而对另一群人来说就是耻辱;对有些人来说,道歉是很正常的沟通方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比登天还难。我们很难意识到这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标准』,相反会把这些标准作为世界的真理来要求对方。

所以,常常有人这样说,“我的要求已经很低了,我只是希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吧。”“我没有要求ta……但至少……要做到吧。”当我们在说这些话时,其实是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对方。认为这些要求“很简单”,代表着目前自己没有能力『把对方的背景带进来看待对方』。

只有自我意识被扩展之后,我们才能进入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看待事物。同一件事,当我们的认知和观察视角发生变化时,我们对一件事的应对方式会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能够结合ta的成长背景去看待ta的行为。就能意识到对方的局限性,有些ta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受限于他的成长历程;有些在我们看来很轻易、简单的事情,对对方来说,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希望ta勇敢、有担当,也要看到ta有个强势的母亲和一个时常逃避的父亲。我们希望ta能多表达爱,说一些甜言蜜语,也要看到ta的父母少言寡语,从不表达情感。

只有充分理解ta的环境与感受,才会更容易接纳ta的不足和局限。支持伴侣走出原生家庭制约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更高、更稳当的能量状态。当我们处于焦虑、烦躁的状态时,是没有能力支持别人的,甚至会无意识地把负面状态影响到对方,让对方的状态变得更加糟糕。走出原生家庭的引力是需要极大的力量的,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接纳、信任和耐心。

接纳意味着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相信的力量异常强大,如果我们相信对方一定能发生改变,那么我们才能传递这样的信念。如果我们内心就认定“ta就这样了,改不了啦”,那么只会强化对方的负面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