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的区别

请问谁能告诉我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临床表现的区别啊

血钠低于130毫摩尔/升的病症。低钠血症的病因有:①体液丢失时,溶质丢失超过水分丢失,即低渗性脱水;②细胞外液量基本正常,但由于内分泌疾病而致电介质异常丢失。如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或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时;③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如输入过多低渗液,肾功能排水障碍,表现为细胞外液钠被稀释,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的症状随血钠下降速度而异。如细胞容量改变而致低渗性脱水,可表现严重循环衰竭,肢凉、脉细、尿少,前囟凹陷;随低钠血症发展,体液向细胞内转移,可表现为脑细胞水肿的症状,如嗜睡、萎靡、昏迷、惊厥。伴随低钠而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改变,如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有时要与低钾血症鉴别。
  低钠血症应治疗原发病,对低渗性脱水可采用2/3渗或等渗含钠液补充累积丢失。如血钠低于120毫摩尔/升或水中毒时,宜采用3%氯化钠溶液。有严重颅压升高症状时可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SIADH,应限制水的入量,必要时给利尿剂,并适当补充由尿所丢失的钠量。
  重度低钠<120mmol/L),中度低钠<130mmol/L,轻度低钠<135mmol/L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多见于长期禁食或少食,钾盐摄入不足;大量呕吐,腹泻和长期应用速尿等利尿药致钾排出过多而引起。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失钾越多越快或同时伴有Na+、Ca+浓度增高,则症状更明显,低钾血症常与原发病的症状相混杂,易延误诊断,应加以重视。静脉补钾时,尿量须在30ml/小时以上,切勿过快或过量,严禁静脉推注。
临床表现
1.四肢软弱无力,软瘫,腱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滞,嗜睡,神志不清。 3.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 4.心悸,心律失常。
诊断依据
1.长期禁食或少食,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药而未补钾。 2.乏力,腱反射减弱,神志淡漠,嗜睡,腹胀,肠麻痹,心悸,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3.血清钾低于3.5mmol/L。 4.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和出现U波。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引起缺K+的原发病,恢复正常饮食。 2.补充钾盐。
用药原则
1.补钾时,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补充。 2.静脉补氯化钾,严禁推注,一般加入葡萄糖溶液滴注,浓度不要超过3%,滴速每分钟不要多于80滴;每24小时滴入总量不要超过6g ̄8g。 3.当伴有酸中毒时,可改用碳酸氢钾。 4.对伴有肝功能损害者,可改用谷氨酸钾。 5.心脏受累明显或伴有缺Mg时,可用L-门冬氨酸钾镁。
辅助检查
1.根据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病,作“A”和“B”项相应检查,明确原发病的诊断。 2.在治疗过程中,反复检查血液生化,心电图,及时调整补钾。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清钾,心电图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血清钾,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血清钾低,心电图异常。
专家提示
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易误诊。所以,对于长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呕吐,腹泻患者,应及时补充钾盐。另外,在代谢酸中毒时,血清钾可能不低,当纠正酸中毒后,可出现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常伴有低钙,低镁,它们的症状相互混淆,应注意在补充钾的同时补充适当的钙、镁。 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5
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影响血压。在西方国家有许多研究显示年龄与血压增高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显得矛盾的是,与血压增高相关的年龄增长也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
压力反射机制通过对抗动脉血压的暂时降低和阻尼动脉血压的暂时升高来调节体循环血压。压力反射对高血压和低血压刺激的反应都随年龄而进行性地降低。高血压也降低压力反射。因此,压力反射功能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损害最明显。这种损害的征象显示于日常活动中血压反应脆性增强和对低血压刺激的反应也显著,尤其是药物引起者。 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a.钾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不足,给病人补液时,长期未给补钾盐液体,或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液中钾盐的补充不足;b.钾损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消化道瘘,大量丢失消化液,长期应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及皮质激素等使钾从肾脏排出过多;c.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输注葡萄糖与胰岛素合用,或碱中毒时,都能使大量钾转入细胞内,出现低钾血症. 治疗: (1),一般采用口服钾,成人预防剂量为10%氯化钾30~40ml/d(每g氯化钾含钾13.4mmol).氯化钾口服易有胃肠道反应,可用枸橼酸钾为佳(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 (2),静脉输注氯化钾,在不能口服或缺钾严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浓度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钾10~20ml,每g氯化钾必须均匀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静脉推注.补钾量视病情而定,作为预防,通常成人补充氯化钾3~4g/d,作为治疗,则为4~6g或更多. (3),补钾注意点:a.尿量必须在30ml/h以上时,方考虑补钾,否则可引起血钾过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过高或肝功能损害者,可考虑应用谷氨酸钾,每支6.3g 含钾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内静滴.C.静脉滴注的氯化钾浓度太高可刺激静脉引起疼痛,甚至静脉痉挛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过快,血清钾浓度突然增高可导致心搏骤停.e.K+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很慢,约15h才达到细胞内,外平衡,而在细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钾的平衡时间更长,约需1周或更长,所以纠正缺钾需历时数日,勿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补给.f.缺钾同时有低血钙时,应注意补钙,因为低血钙症状往往被低血钾所掩盖,低血钾纠正后,可出现低血钙性搐搦.g.短期内大量补钾或长期补钾时,需定期观察,测定血清钾及心电图以免发生高血钾. 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还可有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肠麻痹表现。心脏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典型的EKG表现为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补钾的原则为见尿补钾,即尿量必须在30ml/h以上,浓度不过高,即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克),速度不过快,即输入钾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压力反射反应减弱的原因可能部分地由于动脉僵硬之故。后者在动脉血压变化时引起压力感受器的伸张和松弛发生障碍。老年心脏的肾上腺素能反应性降低可减弱低血压刺激时压力反射介导的心率增快。这些改变在一般的低血压应激,例如体位改变时,显得有临床重要性,因其不能通过代偿性地增快心率或增加血管阻力而使之消除。
脑血流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进一步减低血流。因此,老年病人有这些危险因素时可能在即使血压仅稍为下降的情况下即产生脑血管缺血。
脑自动调节机制常在急性血压降低时起代偿作用。目前的资料提示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总的说来除有症状性体位低血压的某些病人外,岁年龄增长而仍然维持。然而,慢性高血压使自动调节所维持脑血流的最低血压水平增高。低于此水平,血流可减少,从而增高脑缺血的危险。虽然可能老年高血压病人不能耐受血压的急剧下降,但可采用各种制剂使血压得到缓慢下降而不致降低脑血流。
立位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20mmHg(2.7kPa)。立位性低血压是内环境稳定受损的常见临床表现,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
立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在无其他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证据者中也是如此。
1.病因
老年人立位性低血压有两种临床表现:生理性(属正常的老化过程)和病理性(属疾病所致)。
生理性立位性低血压在健康老年人,此型低血压日日有剧烈的变化,与老年人血压增高以及属老年人特征性的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体位改变反应的增强有关。它常为一般的低血压应激所诱发,例如血容量减低、服用降压药物、或排尿时所作的Valsalva动作。生理性立位性低血压虽一般无症状并属脆性,但可能足以降低脑血流引起头昏或晕厥。长期卧床休息可进一步降低血压的内环境稳定,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病理性立位性低血压常有症状。此型低血压常伴有体位性头昏或晕厥。急性立位性低血压最常有急性病引起脱水所致。在年轻病人中,立位时心率明显增快提示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而非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但在正常老年人中,心率增快常不明显,因此在低血容量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中可能不出现心率增快。急性体位性低血压的一个更少见的原因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伴有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表36-1)。
慢性立位性低血压病人常伴有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阳痿和易疲乏等。
立位性低血压病人如查不出低血压的原因,可能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单纯自律神经功能不全(过去称特发性立位性低血压)的特点为平卧位时基础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低,起立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压反应阈值较低,即使在交感神经末梢释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少的情况下,对酪胺的增压反应仍增高。这些改变提示由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触后除神经支配过敏所致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本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