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利弊与改善

追星也许是潮 但有很多真实的事件给我警示 不知道追星是好是坏 急找

(一)陈述观点: 我方的观点是追星弊大于利。
(二)主要论证与陈词: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自控能力差,很难管束自己。一旦坠入追星的迷阵,就很难再逃脱!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仑,把他妈妈给他上学的钱拿出来购买关于周杰仑的产品,甚至还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伦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妈妈给他上学的所有的钱。由此可见,这还能说追星好吗? 童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阶段,如果把这时间用来追星,就会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从而让我们的童年变成一片空白的回忆! 并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是非好坏,只是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点儿成绩。比如名噪一时的刘晓庆,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后来却因为偷税漏税而沦为罪犯。再比如赵薇,穿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衣服,而出了洋相。追这样的“星”又有何意思呢? 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大问题。假如一位同学迷上了追星,就会大量关于这类的商品,从而增加了经济负担。有项新闻曾任意地对全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我方还了解到外面商店关于此类商品很多,但价钱都很昂贵,像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几百元的都有。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小学生来说,经常性购买这类物品无疑将大大增加父母、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方认为追星弊大于利!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姑且不说,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5
  追星的弊

  学习成绩会下降,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致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加布里埃尔说,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名人生活或者产生强迫症倾向就说明过度追星的坏处。曾有研究发现,崇拜名人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无止境地向往和追求超出自己生活现实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太差。还有些人会患上“名人崇拜综合征”,其症状是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难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瘾君子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一般。
  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于是“爱屋及乌”,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爱好、穿着,甚至宠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爱起来。比如他们刻意摹仿明星们的发式、衣着,到处打听明星们的嗜好,自己也学着去做。有一个少年听说某明星不爱吃某种菜,自己也就不再吃。这种盲目摹仿,并不利于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误入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质了。
  弊端之一:为了追星、听歌,耽误了学习,这是追星的第一大害。少年期的孩子,如同一块干海绵,正处于吸取知识营养的最佳时期,而“追星族”们把本应该用来学习、做作业,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阅读有益的书报的时间,都用来听了歌。上课也沉醉在自我编织的“追星梦中”,学习被冷落了,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有的学生竟然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在大街上等候,这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弊端之二:不少少年,为了追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半宿半宿地听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明显影响了少年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的健康,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些人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当成自己的恋人,害起单相思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弊端之三: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追星之弊:
  1.追星导致盲目崇拜;
  2.追星导致买海报、磁带、光盘等,浪费钱财;
  3.追星导致把心思花在了偶像身上,没有注意学习。

  追星的利

  追星,能够让我们学到如何展示自我,如何在历尽坎坷后重建自信,重建个人品牌。学到如何做人,学到如何把自己的美好一面展示给大家。学到他们的美好品质,因为在他们展示给我们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真实的东西。不要听信那些八卦的新闻。不要追求得到他们的弊端。他们的弊端只有娱乐媒体才能搞出来,而大多数都不是真实的。

  追星,利大于弊,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成为明星的潜质供我们学习。不管是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气质,还是他们做展现出来的才华,更或者是他们一路走到明星行列所经历的各路曲折。想想他们为什么能够当上明星,是因为他们都很丑很抽象么,或者是因为他们生出来就是明星的料吗,更或者是一些人所谓的包装出来的吗?也许那有,只是少数,但是我们也为何不想想公司为什么肯花钱在他或者她身上包装而不在你身上————这里你可能会说是因为他有机遇,但是机遇毕竟是极少数,是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们崇拜使然啊。

  也许有些辩友会拿为刘德华自杀的那些Narrow Minded 人,我承认那是弊端,但是那只是少数,少得可以在沙漠里看见绿洲了。也有可能一些Stupid 辩友会说那些为追星逃学啊,旷课啊,写情书不写作业啊等等的什么的,但是我又要说了,那不只是少数同胞,而且是及其幼稚的行为。你看到过一个班或者学校里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那样追星的人吗?你觉得那些幼稚的同学还会在他们成熟的时候做那种幼稚的事么?那个时候,他们只是会觉得那是一段美好的体验,将终身回味。所以也没什么好弊端的。

  所以利大于弊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追星”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爱好。因为在“追星”的过程中,你会对那些明星产生敬慕,从而与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例如他们敬业爱业的精神以及刻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总之一句话,“追星”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看你怎样适当的分配和安排时间。追星应该要取其精华,要正确追星,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追星之利:
  1.追星有利于树立远大目标;
  2.追星有利于向自己偶像学习,有动力;
  3.追星有利于培养自身兴趣。
第2个回答  2017-08-2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明星们通过一些现代的手段,层出不穷,有不少的明星已经成为了我们崇拜,羡慕的偶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好奇心强,因此,中学生们也掀起了“追星”的热潮,但是,不能否定的一点是,追星是中学生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实现自我的完善,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很多中学生便是如此卷入“追星族”的。他们追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为断设计勾画理想自我形象,并使这理想的自我逐步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所以,中学生与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明星们,捧出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和最热情、最强烈的崇拜。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由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第3个回答  2013-05-25
利:
1.树立远大目标
2.向自己偶像学习,有动力
3.培养自身兴趣
弊:
1.盲目追星
2.买海报、磁带、光盘等,浪费钱财
3.把心思花在了偶像身上,没有注意学习
第4个回答  2011-04-24
最近发生的两件新闻令人们忍俊不禁,一是港星刘德华在内地拍摄电影时,一位中学生为了一睹其尊容,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在他下榻的宾馆内的床底下,忍着饥饿“潜伏”了17小时,吓得这位“影帝”、“天王”尊容失色,差点夺门而逃;二是几位女中学生为了争得影星胡兵的亲笔签名,不惜以酒相拼,岂知不胜酒力,结果几位酩酊大醉。作为追星一族的中学生,现在居然痴迷到如此地步,这究竟是何种“魔力”在作祟?这是否预示着中学生的信仰缺失而导致盲目迷信?社会是否该检讨一下,我们为中学生营造了何种娱乐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对于社会的理解还只是一个混沌的概念,他们的认识水平也流于表面和肤浅,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而娱乐圈的偶像多数是以他们亮丽的外在美作为自己最大的取胜资本,成群的少男少女成为他们的“俘虏”就不难想象其原因了。但是,那些偶像明星们为之自信的经过精心包装和设计的外在美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成分呢。偶像对中学生追星族思想和行为的牵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会影响到中学生追星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崇拜的偶像所代表或所提倡的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自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宣扬颓废、消极、没落的东西对正处在接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中学生追星族来说,其负面的影响可能会非常的大。

“成功人士不等于魅力人士”,许多中学生追星族如是说。不少成功人士,包括一些“国宝级”成功人士,在追星族看来,除了腰包鼓鼓之外,从头到脚似乎散发不出多少魅力。而那些身价百倍的明星,既能日进斗金,形貌又能“放电”,这才是魅力四射的主儿。于是,校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追星潮。先是影星、歌星,什么“四大天王”、“四大天后”,继之琼瑶热、岑凯伦热、小女生席绢特制的“冰淇淋文学”热,接着又是球星,金奖得主范志毅、大阳神队的胡志军、身价过亿的姚明先后被力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