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在甲午战争时期有什么重要意义

富国强兵在甲午战争时期有什么重要意义

  富国强兵对甲午战争的意义: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战争,它虽然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讨论,加深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 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此之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 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予中国沉重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的中心口号。

    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中华民族的觉醒还表现在开始了有意识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896年,因为甲午战败的刺激,第一批13人的留学生去了日本。1905年日本战胜了俄国,大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意外,这一年涌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下子达到8000到10000人。这些年轻的留学生放下了看不起日本的身段,要去看看日本是怎样自强的,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中国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当年留学日本的青年吴玉章写道:“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说的就是这样的心情。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者,都是留日学生出身的(包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在日本学到了,要学习西方,要改变中国,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最初也是留日学生带回中国的。从此以后,中国社会改造自身的革命就成为不可逆转的了。

    日本由于甲午战争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弄清楚第二次中日战争时的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中日战争时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都是这种觉醒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5
富国强兵,指的是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武装力量强盛。《管子》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管仲学派的“富国强兵”思想,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
富国强兵在甲午战争时期的重要意义是:

1)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但国富不一定兵强;国家经济条件是国防力量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国防力量本身,甲午战争前中国经济实力大于日本,但是却没有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保卫自己。
2)富国强兵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清政府是满族乘中原混乱而入关建立的政权,国内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六十年代,清政府虽然依靠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的造反,但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反倒进一步加深。清统治者担心的正是这一危机。战争后期在讨论和战的问题上,主和的官员最重视的是京师根本和沈阳的“陵寝重地”,所谓“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皇帝说明马关和约的上谕也是以此为辞。除了苟安意识外,他们真正担心的是一旦真的北京失守,朝廷就会威信扫地。他们的政权就会在混乱的局势中灭亡。不仅清政府,当时还有不少外国人认为如果日军攻占北京,中华帝国就会土崩瓦解,清王朝随之灭亡。换句话说,对内部不稳的担忧是使清政府缺乏长期作战意志的一个因素。
3)富国强兵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日本通过维新,不仅建立了稳固的强有力的新政权,而且国内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近代性的民族统一。明治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用于战争。中国清政府正处于自嘉庆以来的衰落过程中,特别是太平天国乱后,内轻外重之势已成,表面上有个集权的专制政府,但实际上财权、军权、用人权日益向地方督抚倾斜。这好比一袋土豆,看起来是个整体,但内部却是各自分离的。国家没有真正的近代性的民族统一(这种统一是大革命时期开始而至1949年完成的),政府没有能力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持战争。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一样,是一场局部战争。所以李鸿章发牢骚,说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4)富国强兵也需要一个有进取精神的政府,日本经过倒幕维新,权力结构经过重大转换,政府上下充满了进取和冒险精神,对国际事务有深入的了解。清政府则早已失去努尔哈赤和康熙大帝时的进取精神,腐败无能,苟安一时。日本为筹措军费,皇室可以每年拿出30万元来充军用,中国却为修颐和园而大量挪用海军经费。
第2个回答  2016-05-09
一,甲午战争时期,朝野上下颟顸无能,内政一沓糊涂,赔款压力山大,经济成长乏力,贪污腐败成风,武备不兴,民不聊生.此时富国强兵对中华民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三, 洋务运动的富国强兵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封建统治自大的妄想之中。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第3个回答  2016-04-21
第一,甲午战争惨败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家,要购买好的武器装备要先有军费,当时清朝积贫积弱,税收不足以保证军队购买军备所需要的军费,所以要发展经济,先富才能变强。
(不过当时的清王朝主要是思想落后腐朽,看不到国外的先进科技,战术保守,一味投降苟合,朝廷打压主战派。解放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