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常见有哪几种分类

如题所述

临床上将疤痕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表浅性疤痕:多见于擦伤,为皮肤破损感染而形成,这种疤痕外观稍粗糙,有时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但局部软,无功能摔碍,一般不做特殊处理。临床上常见于皮肤擦伤、皮肤浅表感染、浅II度烧伤。
2、萎缩性疤痕:外观多较平坦,与正常皮面相齐或稍低,萎缩疤痕的表面平滑而光亮,色素减退呈现白色,少数色素沉着区呈暗褐色。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面部的可以采用分次切除术、疤痕切除或局部皮瓣转移术,以改善外观。如行疤痕切除皮片移植术,因皮片成活后远期肤色发生变化,能否达到手术预期目的很难预料,故宜慎用。
3、凹陷疤痕的疤痕表面明显低于四周正常皮肤,多由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缺损的创伤愈合后所致,也可由于皮肤软组织的严重化脓性感染造成较广泛的组织缺损所引起。凹陷疤痕的治疗:如面积较小,可用局部组织充填法治疗,如为面积较大较深的凹陷短痕,切除疤痕的创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需行皮瓣或肌皮瓣手术,同时另行深部组织如肌腱、神经、骨骼等缺损的修复,以恢复功能、改善外形。
4、增生性疤痕:增生性疤痕好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增生性疤痕与正常疤痕的病理组织差别,仅在于疤痕深部胶原纤维的增厚,排列不规则,或呈波澜形,或缠绕成绳索状。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超常持续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当长时间内,形成大量胶原纤维,其常见原因与某些局部或全身的诱发困素存在有关。局部因素:异物、炎症、换药时手套上的滑石粉、棉花纤维、线结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等。此外,细胞破坏后所析离的角质素也是刺激疤痕增生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孕妇、甲亢患者均易发生增生性疤痕,而增生性疤痕极少见于老年人。 
  5、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增大为特点的疤痕。因常出现向四周健全皮肤浸润、呈蟹足样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肿。一般分为两型:1)肿瘤型;2)浸润型。病因与全身因素有关,特异性身体素质,轻微的损伤、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穿耳孔等都可形成瘢痕疙瘩。局部性因素:如异物、炎症、局部牵拉等易诱发增生倾向。
  6、蹼状疤痕:形似鸭蹼状,故称蹼状疤痕。常见于内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指掌侧、虎口、鼻孔、尿道口、阴道口、会阴等部位。关节部位的蹼状疤痕使关节屈曲挛缩,伸直多受限,影响形态及功能。蹼状疤痕最宜采用“Z”成形术矫治。

7、桥状疤痕:疤痕两端以蒂与四周皮肤相连,形状似桥。

8、挛缩疤痕其与肌成纤维细胞。疤痕内肌成纤维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收缩,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手术时机:一般不易过早,应待疤痕稳定,进入成熟阶段,基底松动后进行。松解挛缩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后初期应行制动以保证移植的皮肤或修复的组织顺利愈合,肢体应该处于功能位。后期应该主动配合功能锻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2

疤痕的分类:

1、凹陷性疤痕

主要是由于痤疮、感染、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皮肤真皮层缺损。较重的痤疮后可见虫蚀 样、冰锥样凹疤,天花、水痘后可见麻坑样凹疤。

2、凸起性疤痕

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2倍以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3、平复性疤痕

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4、自发性瘢痕疙瘩

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5、继发性瘢痕疙瘩

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第2个回答  2018-11-19
(一)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
前者指无不适、不影响美观、无功能障碍、不需治疗的瘢痕,反之为后者。后者主要是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对二者病理性质的确定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二)成熟瘢痕与未成熟瘢痕
除瘢痕疙瘩外,瘢痕经一段时间后颜色与周围皮肤颜色近似,表面不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厚度变薄,与邻近皮肤在一个平面;质地变软;不适症状消失,达到了成熟状态,被称为成熟瘢痕或瘢痕的成熟期。
未成熟瘢痕多在伤口愈合后的早期,颜色红, 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厚度可达数毫米到数厘米,表面粗燥;质地较硬,无弹性;有明显不适和出现畸形。
(三)按表面形态不同分类
分为凹陷性瘢痕、扁平瘢痕、增生性(肥厚性,增殖性,或隆起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碟状、线状、蹼状、桥状、赘状、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瘢痕等。 
(四)按对机体功能状态影响分类
分为挛缩性和非挛缩性瘢痕。前者瘢痕发生挛缩,可造成关节部位的功能障碍,腔道部位的变形,外观和功能受到影响,比如爪形手,纽扣样畸形;后者虽然也有瘢痕组织的收缩,但没有造成机体的功能障碍。
(五)按组织学及临床特点不同分类
可分为扁平(表浅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和瘢痕癌。
(六)按瘢痕组织是否牢固分类
可分为稳定性瘢痕与不稳定性瘢痕。前者瘢痕组织较牢固,不易发生破损,多见于瘢痕时间较长者;后者瘢痕组织脆弱,容易破损,多见于新鲜瘢痕。不稳定性瘢痕容易形成慢性溃疡,少部分可发生恶变,形成瘢痕癌。
(七)按瘢痕有无疼痛症状分类
可分为疼痛性瘢痕和非疼痛性瘢痕。前者无疼,后者有疼痛症状。大多数瘢痕没有疼痛,只有少数瘢痕有疼痛,如部分扁平瘢痕有刺痛,深的凹陷性瘢痕累及神经干可产生放射性疼痛等。
(八)按瘢痕面积大小不同分类
可分为小面积瘢痕与大面积瘢痕:能直接切除缝合者称小面积瘢痕,否则可称大面积瘢痕。
(九)按病因不同分类
如外伤后瘢痕,烧伤后瘢痕,感染性瘢痕,手术后瘢痕等,根据病因分类命名。
(十)按部位不同分类
如头皮瘢痕,颈部瘢痕,腹部瘢痕,大腿瘢痕,鼻翼瘢痕,眼睑瘢痕等,按瘢痕所在的解剖部位分类命名。
第3个回答  2016-12-18
疤痕原理

"疤痕"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

疤痕的形成

疤痕形成的原理非常简单,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月交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月交原纤维不规则生长或过度增生的结果。

瘢痕细胞修复的研究

1、月交原蛋白和保湿因子

保湿因子是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相邻细胞间通过通讯信号传输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稳定、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激光细胞仪对细胞间通讯进行了观察, 发现正常皮肤的细胞间通讯正常, 增生性瘢痕的细胞间通讯受到抑制, 瘢痕疙瘩 缺乏保湿因子的细胞之间通讯被阻断。其后, Moyer 等发现(艾)(可)(蜜)疤痕修复因子中大量含有的双向疤痕修复保湿因子(透明质酸)促进了连接蛋白 聚集于细胞表面, 形成了更多的缝隙连接, 解决细胞之间通讯阻断问题,从而稳定了正常月交原的形成, 促进了肉芽组织的成熟。
(艾)(可)(蜜)中含有的月交原蛋白多肽:起细胞支架和网络的作用,在成年个体中能促进瘢痕的增殖,在胚胎时具有调整月交原纤维的排列,抑制月交原纤维不规则生长或过度增生。修复创面愈合。

2、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瘢痕组织中存在着大量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免疫球蛋白,表明瘢痕过度增殖与免疫因素有密切关系。参与创面愈合与组织重塑的免疫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既可促进创面愈合,亦可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艾)(可)(蜜)中含有修复因子葡聚糖酵母贝塔大量的临床研究试验证明: 酵母β糖能很好地被巨噬细胞识别可能是由于它特殊的平面螺旋立体化学结构引起的,酵母β葡聚糖的所有功效均源于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现代生物活性研究表明, (艾)(可)(蜜)修复营养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调节人体的免疫力; (2) 抗肿瘤; (3) 抗辐射; (4) 抗炎症作用; (5) 促进机体修复, 伤口愈合; ( 6) 降血脂、降血糖。

伤口修复的过程

1、 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覆盖在肉芽组织表面
2、 当增生的基底细胞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
3、 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全年专用营养可以提供上皮再生的生长因子。
4、 创伤性手术前, 10-20天的营养储备期。前期大量口(服)修复营养(艾)(可)(蜜),使修复因子通过血液到达皮下细胞,可能在在创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启动自人体身修复细胞的功能,预防疤痕预留和增生。
5、 已经形成的疤痕修复,通过口(服)修复营养(艾)(可)(蜜)修复疤痕疗程会延长。疤痕形成越久,修复时间越长。

修复营养为皮肤再生月交原纤维必需养份, 如果全身状况差、伤口局部血供不好,会导致伤口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很多药物影响细胞营养摄取和利用、免疫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凝血和伤口收缩。这些因素会造成疤痕愈合不良,而疤痕一旦形成,就很难马上祛除,只能逐渐淡化,因此应该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补充疤痕修复营养因子(艾)(可)(蜜),积极预防疤痕的产生,将疤痕风险降到最低。

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伤口掉痂前

1、饮食要求清淡,不能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包括海鲜、烟酒
2、拆线及掉痂前早晚各一次疤痕修复因子(艾)(可)(蜜),每次12克,促进伤口愈合。
3、结痂脱落前的伤口清创换药消毒,最好不要使用黄色的碘酒(这个要看医院了)。
4、结痂需自然成熟脱落,人为拉下可能会造成色素缺失或者凹陷。
5、结痂完全脱落前不能碰水,这常识。所以要尽量少活动,少出汗,夏天最好乖乖待在空调房里。

伤口掉痂后

1、注意饮食,饮食要求清淡,不能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包括海鲜、烟酒。
2、 洗脸、洗澡。可以用凉水或者温水,也可以用温和不刺激的洗面奶。切忌热水清洗。热刺激引起增生!
3、 忌电疗、激光、超声波导入药物等操作,都会产生热刺激。(亲身体验)
4、 防晒!防晒!还是防晒!
5、 早晚各一包疤痕修复因子(艾)(可)(蜜),每次12克预防新细胞变异和增生。
6、不要用什么生姜、葱白、左旋维C、珍珠粉等等说是可以减轻色素沉着的东西,也不要敷面膜,这些东西太刺激了。
7、觉得疤痕刺痛发痒可以冷敷冰敷。

疤痕预防大于治疗

很多疤痕一旦形成就很难根治,一般的美容整形外科正规治疗疤痕也是做改善而不是彻底的治疗,一般治疗效果能达到30-50%就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效果。所以在疤痕治疗过程中预防是大于治疗的。
1、预防疤痕的第一步,就是正确的伤口照顾,不论是创伤、烫伤、皮肤感染或是手术,伤口愈合后都会产生疤痕,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避免异常疤痕的产生。
2、建议口(服)大量疤痕修复营养品(艾)(可)(蜜),挺高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愈合,预防新细胞变异和增生。
3、于伤口拆线或伤口初步愈合后,视情况开始执行按摩疗法和压迫疗法。
4、以美容月交纸或硅月交片压贴于愈合的伤口上,美容月交纸需每天24小时贴牢,硅月交片则需贴12小时左右,贴压的范围必须大于伤口本身并包括周围的正常皮肤才有效。
5、压迫疗法可以减少伤口向外拉张的力量,使疤痕变得较平、较细。
6、按摩疗法可以使硬疤软化,并且有组织扩张的效果,可以改善凸起或有挛缩倾向的疤痕。
7、对于大面积的伤口,则可考虑紧身弹性衣的压迫治疗方法。
8、不要刺激和挠抓伤痕,注意卫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6-10
疤痕有增生萎缩浅表和疙瘩四种类型,去疤痕可以来皮肤科检查治疗。